判斷美國和西方在印太地區做對了甚麼,只要看中共的反應就知道了,而且做對的程度和中共的反應強度成正比。

在白宮宣布向台北提供3.45 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劃後,7月27日下午,中共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指責美國對台軍售和美台軍事聯繫把台灣變成「地雷島」和「彈藥庫」。

緊接著, 7月30日至31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在台灣周圍追踪到13架中共軍機和6艘艦艇。在13架軍機中,有4架殲-11和2架殲-16戰鬥機飛越台灣防空識別區並跨越台灣海峽中線。僅7月份,中共已派出424架次軍機和170艘次軍艦繞台。

自2020年9月以來,中共一直在加強圍繞台灣活動的軍機和艦艇數量。中共加大了灰色地帶擾台軍事行動的頻次和力度,不可謂反應不大。而且這些反應的累計效果,客觀上正在向真正爆發衝突的臨界點發展。

美國參議院去年年底通過了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破紀錄的近8,580億美元的財政預算中,包括100億美元的對台灣無償軍事援助,目的是擴大美台經濟與防衛合作。

7月14日,美眾議院通過2024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總金額再次以8,742億美元打破紀錄,其中包括解決對台軍售延遲交貨問題、加快對台提供不對稱武器裝備、邀請台參加環太平洋軍演,以及建立美台聯合軍事計劃小組等內容。此次3.45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不同於以往的對台灣軍售,它使用了總統縮編授權,標誌著美國政府正在開始兌現上述國防授權法案對台灣防禦的承諾。

總統縮編授權,是國會授權美國總統可以從美軍庫存中提取現成的武器裝備,向國外提供軍事援助。其特點是快速交付,在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幾十次總統縮編授權援助計劃中,幾乎在宣布計劃的幾天之內,武器彈藥就已經運抵烏克蘭,並交付部隊使用。台灣一直希望美國能儘快交付軍售武器,此輪援助計劃很可能會在交付進度上有所突破。

目前,台美各方都沒有透露此次援助計劃確切的武器清單。 7月28日白宮表示,該計劃將包括向台灣提供的國防、教育和培訓。五角大樓發言人蘇·高夫(Sue Gough)表示,此次縮編包括台灣現在和未來能夠用來加強威懾的自衛能力。軍事硬件將解決關鍵的防禦需求、多域意識、反裝甲和防空能力。

了解情況的美國官員表示,華盛頓可能會派遣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便攜式防空系統、槍支和導彈。也有消息說,該計劃預計將包括4架MQ-9A偵察無人機,美國方面正在研究從這些無人機上移除部份美國空軍使用的專用設備, 因此這些無人機不會立即提供給台灣方面。

在更早些時候,美國計劃向台灣出售4架 MQ-9B 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以幫助台灣獲得有關中共海軍的行動情報,並與美國和日本軍方實時共享。海上和空中行動的實時情報共享,或者說多域意識,正是現代戰爭所需要的。

MQ-9B能夠提供更長的巡邏時間、更大的探測範圍和更多的任務能力,甚至可以幫助搜尋和跟踪潛艇。為作戰部隊提供傳感、瞄準和通信數據,並可以無縫融入正常的民用航線。

MQ-9B還可以與航母打擊群整合,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各種艦載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都可以與MQ-9B建立數據連接,獲得海域態勢感知、信息和目標瞄準數據等等。

實際上,MQ-9B可以充當海軍指揮官遠方的眼睛和耳朵。其機載傳感器可以通過可見光和紅外頻譜觀察所有情況,包括通過機載多模式雷達穿透雲霧獲得更多戰場信息。

在今年5 月阿拉斯加附近的「北緣演習」中,MQ-9B一次加油飛行距離超過 2,000 英里,凸顯其出色的續航和留空性能。

先進的支持系統包括自動起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以及衛星網絡技術,使地面的飛行控制人員和機組可以在任何地方,甚至遠離飛機運行地點數千英里之外完成所有操作。遠程操作可以讓飛機在任何地方執行任務,而遠離作戰區域的機組人員不會受到傷害。

對於台灣軍隊來說,不論是經過改裝的MQ-9A,還是MQ-9B海上衛士,其核心任務就是海上情報、監視與偵察。而這種任務能力正是台灣軍隊與美軍實現聯合作戰所需要的關鍵能力。海上衛士作為關鍵硬件,在整體提升美台軍事合作的過程中,將扮演里程碑式的角色。它有可能在戰術層面上,使美台軍隊第一次實現實時共享戰場信息和目標數據,真正的聯合作戰及互操作性。它的意義遠大於幾架無人機本身。

儘管有人說,像MQ-9B這樣沒有隱身能力的亞音速飛機,戰場生存能力非常薄弱。但那是具體的作戰使用問題,美台軍方自然知道在不同的戰爭階段應該如何部署這些裝備,以達到最大的戰場效益。但至少在現階段,在灰色地帶行動中,它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中共的偵察型無人機越來越頻繁地對台灣本島抵近偵察的情況下,台灣需要儘快改善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說,MQ-9偵察無人機是台灣急需的武器裝備。

最近美國軍界討論更多的不是向台灣出售多少軍事裝備的問題,而是台灣應該購買甚麼裝備、軍隊的作戰方式以及如何讓台灣軍隊具備與美軍協同的聯合作戰能力的問題。相對於對台軍售,台灣軍隊的武器裝備結構、軍事訓練、發展方向以及戰略戰術等,可能是美軍認為的近期更需要關注的問題。

隨著美國和台灣之間安全關係的快速發展,一些長期存在的分歧開始暴露出來,其中有關台灣國防投資的問題比較突出。

台灣面臨著生存威脅,但在國防投資上,在考慮有限的資金應該花在甚麼地方時,台灣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美方認為,時間和資源可能被用到了不應該用的地方。

問題是國防能力建設和投資選擇會影響到台灣的軍事挑戰,進而可能影響到美國支持台灣的作戰行動。如果台灣的防禦力量遭到壓倒性的攻擊,因而失去必要的抵抗能力。那麼,僅靠美國無法確保台灣的安全。

可能有人懷疑中共是否真的會入侵台灣。中共會不會入侵是一回事,但是作為國防能力本身,不能建立在中共或許不會入侵的可能性上,因為國防建設的基本目標就是防範低概率破壞性事件。

十幾年來,美國一直有分析人士認為,台灣軍隊的裝備結構不適合抵禦中共的入侵,台灣需要相當大的能力攔截敵人多層次的進攻,但台灣並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用於實施美方的分層防禦概念。台灣國防預算的很大一部份投入到不適合防禦大陸協同攻擊的系統上,將未來幾年的錢綁定在脆弱或效率較低的系統,比如昂貴的戰鬥機、潛艇等裝備。這些裝備在未來的作戰模式中,要麼生存能力不強,要麼打擊能力有限,而且相對來說發展周期和經費都非常大。同時,台灣卻忽視了美方建議的那些能夠利用對手弱點的能力建設,也就是針對中共的非對稱作戰能力。儘管台灣並沒有拒絕美方的建議,而且也在强調非對稱能力,但投入分層防禦概念的資源比較少,可能在未來幾十年都會受到資金不足的束縛。

軍事挑戰的嚴峻性,意味著美國和台灣不能再容忍由於政策差異造成的額外國防開支。美國2023年度國防預算案,起碼在未來幾年,為台灣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台灣可以利用改善軍事裝備發展方向,建立能夠打擊中共弱點的殺手鐧,優化裝備結構並與美軍的能力形成互補關係,讓中共對台灣的任何入侵,都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但這需要台灣領導人保持連續清晰的政策和不懈的努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