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婚、不婚等趨勢於近年席捲全球。香港於2022年的粗結婚率(每千名人口的結婚數目)僅錄得4.1,相比十年前的8.4砍半有多。
不單共諧連理人數銳減,步入教堂的年齡亦在不斷上移。據香港統計局本周公布資料顯示,去年50歲或以上的初婚女性有338人,佔整體數目1.39%,十前的百分比還不足1%,當時所錄得的數字為0.58%,少於目前的一半。男性情況相似,唯佔比上升幅度較微。
香港於2012年所有初婚女性(47,753人)當中,有超過四成年齡介乎「25-29歲」,乃最高份額組別。但到了2022年(錄得24,392位女性結婚),一切已時過境遷,「三字頭」頓成主流,最多比率組別已抬高了令人在意的一格,到達了「30-34歲」,佔整體約37.6%,十個寒暑就足足增加了約10個百分點(2012年:27.5%)。
男性方面,最高組別十年來一直均屬「30-34歲」,但變化在細節中將顯露無遺,百分比已實際上由33.0%急速攀升至39.7%,而「35-39歲」組別亦由8.4%抽高至12.1%,「二字頭」結婚愈變愈少。
晚婚現象因人類生活習慣結構上的改變,而形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向。大環境變遷包括都市生活多姿多采(於大陸、日本與南韓等由農村移往大城市的人士感覺差異更大);高薪成了女性覓對象的絆腳石;同居替代結婚(以往社會並不接受同居);不想生孩子(因壓力、開支、束縛等)故不需早婚等。
於1985年,香港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不足五成,數字為48.5%,而當時男性則高達80.4%,差距逾30%。然而,到了去年,兩者差距已顯著收窄至不足10%,勞參率分別報52.9%(女)、64.7%(男),男性參與率失去了超過15個百分點。搞邊科?結論是,女性今時今日更能依靠自己,於社會各階層、各專業領域充份發揮,不少有能者更位居巨企高層,結婚自主性非常高。
✅閱讀全文:
📍【談股論金】本港50歲後初婚女性十年翻倍
🆕更多Infographic:
👉🏻Follow IG @et.charts
https://instagram.com/et.charts
👉🏻或瀏覽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InfoG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