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食品級塑膠回收商「塑新生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中暫停生產,公司表示會儘快恢復營運,又指香港膠樽回收率偏低,要長期穩定營運取決於「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及時和成功實施。環保團體「綠惜地球」今(18日)發聲明回應,促政府儘早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的相關法規。
據《明報》報道,「綠在區區」指定回收商「碧瑤」設立的塑膠回收商「塑新生」,在4月中暫停生產。塑新生表示,股東正討論公司未來方向及融資方案,若融資方案得到解決,會儘快恢復營運。塑新生又指,香港膠樽回收率偏低,要令該廠可以長期穩定營運,取決於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及時實施和成功。
環保署回覆傳媒查詢指,於2017年經公開招標,批出環保園內一幅用地予「碧瑤廢物處理及回收有限公司」興建廠房回收廢塑膠,該廠房由「塑新生」負責營運。署方表示,環保園的租戶須承諾其回收物處理量,塑新生廠房於2022年1月3日開始運作。
環保組織綠惜地球指出,根據租約協議,「塑新生」頭兩年的回收及處量平均每日約為15公噸,最終增至約30公噸。然而,塑新生今年頭三個月平均每天只接收及處理約10噸。到了四月,每日的平均處理量更進一步插水至一公噸,成績差強人意,也違反合約要求。
綠惜地球續指,塑新生結合上市公司碧瑤的全港回收網絡,加上歐綠保(Alba)的專業回收技術和飲品龍頭太古可樂的市場優勢,理應「無得輸」,但豈料投產不到一年四個月便難以為繼。
綠惜地球認為,在缺乏政府法規支撐下,膠樽回收及再造市場仍將面對塑新生的困局。而政府預計向立法會提交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草案的日期,由原本今年內,可能延至明年初,無法給回收產業清晰的市場訊息。組織促請政府儘快在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並於2025年內落實法例。
另外,對於政府建議為每回收一個膠樽提供一角回贈,綠惜地球質疑遠低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的約五角港元。他們建議參考國際經驗,以「按樽制」取代「回贈制」,透過至少一元的押金做法,可達至70%的回收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