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廣島領袖高峰會21日落幕。專家指出,對於中共採取的經濟威嚇與霸凌,G7領袖宣言表明將評估成立合作對抗「經濟脅迫」的新框架,未來供應鏈「去中國化」趨勢會更加廣泛。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9日至21日舉行,G7領導人發布《G7峰會聯合公報》。針對各國如何與中共打交道,G7對於中共利用「經濟脅迫」手段予以譴責,成員對抵禦經濟脅迫,對中國經濟去風險化達成共識,將加強G7成員間的經濟合作,減少對中共的依賴。中共外交部21日提出抗議,強烈反對這一聯合聲明。

2023年5月20日,G7國家首腦、歐盟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和被邀請參會的8國首腦在日本廣島合照。(G7官網)
2023年5月20日,G7國家首腦、歐盟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和被邀請參會的8國首腦在日本廣島合照。(G7官網)

應對中共經濟脅迫 供應鏈「去中國化」是很清楚趨勢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G7峰會談論到經濟安全議題,也就是日本所說的經濟安全保障,以及美國總統拜登等西方民主國家說的降低經濟脅迫威脅,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全球產業跟市場的重組是勢在必行的,經濟上會去紅色供應鏈化,就是各國廠商撤出中國,還有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印度或東南亞,建立新的民主供應鏈。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鍾元/大紀元)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鍾元/大紀元)

蘇紫雲指出,供應鏈「去中國化」勢在必行,第一,是為了西方民主體制的安全問題。因為中共的一些3C產品或其它的如大疆無人機等等,都證明有資安的威脅。第二,就是減輕對於中共供應鏈的依賴程度,可以提高民主國家供應鏈的安全。所以他認為,供應鏈「去中國化」是很清楚的態勢,而且應該未來會更加廣化、更深化。

時政評論員陳怡伸律師對大紀元表示,對企業界來說,中國大陸的土地、廠房及工資都上漲,過去成本低廉的優勢喪失,加上中美貿易戰開始的圍堵中共情勢,對於企業經商的政治風險提高,讓外資企業萌生出走的念頭。他們認真考慮把廠房外移,所以當時就已經有企業在尋找替代地區,首先是東南亞,包括越南、印尼,還有印度也是一個考慮的地點。

政治評論員陳怡伸律師。(陳怡伸律師提供)
政治評論員陳怡伸律師。(陳怡伸律師提供)

陳怡伸指出,COVID-19疫情爆發後,由於中共採取清零封控政策不透明,對外資來講,勞工都不能去工作,外企的生產大受打擊損失慘重。而且習近平針對外資外企人員,用間諜罪的方式逮捕,讓外資感到不僅賺不到錢,連外國員工在中國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很大的威脅。外資為因應地緣政治變化,並避免政治紛擾,企業更認真考慮撤出中國市場,形成「去中國化」的脫鉤趨勢。

自由亞洲電台今年2月報道,全球前30大貨櫃港口排名中,中國曾佔據榜單10個席位,其中上海居首。然而疫情3年,導致出國貨物量銳減。上海、廣東等地的碼頭如今堆滿空貨櫃。中國商人們抱怨接不到外貿訂單。報道指出,上海、寧波北侖港一片冷清,貨櫃車司機和員工幾乎消失。在廣東深圳做外貿生意的肖女士表示,受到中美關係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響,產業鏈已經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

台灣國策研究院22日舉行座談會,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珈健說,G7峰會發布的重要文件《G7領袖對經濟韌性與經濟安全的共同宣言》雖未直接點名中共、俄國,但將各項文件對照,可見對於經濟脅迫或對本國政治滲透、操弄、干預威脅,中共可說是主要假想敵。而G7國家也宣布要建立「對抗經濟脅迫協調平台」,預計發展出一套共享資訊、共同回應的跨國制衡經濟脅迫機制。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珈健。(鍾元/大紀元)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珈健。(鍾元/大紀元)

逾4年未有台灣國銀申請去中國設點

據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今年第1季底國營銀行對中國曝險總額續降至新台幣1兆634億元(約344.14億美元),年減2,327億元(75.31億美元),國銀對中國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全面走降,帶動國銀中國曝險佔上年度決算後淨值比率降至25.64%。國銀對中國曝險規模及比率雙探金管會公布統計以來新低,且已逾4年未有國銀申請西進中國設點。

據中央社報道,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謝順峰13日分析,目前觀察,國銀對中國曝險下滑已成趨勢,估計近2年內都不會看見情勢翻轉;國銀應有3大考慮,首先是信用風險,其次是人民幣匯率長期走貶所承擔匯率風險。再來就是國銀的「發展天花板」,即政治風險,而且還是現在進行式,包括中共日前通過《反間諜法》修正案,會導致國銀對當地市場態度更傾向保守。

「去中國化」成趨勢 台廠轉向東南亞印度建立新供應鏈

受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疫情干擾與美國嚴格限制中國取得晶片等因素影響,如今跨國企業三思他們在中國的布局。一家台資電子零組件廠商對中央社記者透露,利潤差、小間一點的都想撤,大一點的不是縮編就是停止加碼投資。近年在去中化趨勢下,台商南向東南亞已逐漸成形。

在越南因政府祭出優惠政策招商,加上DELL(戴爾)及APPLE(蘋果)兩大品牌廠號召下,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等台灣組裝大廠都已進駐;印度則有鴻海、和碩、緯創等大廠前往。戴爾、惠普、蘋果等美國手提電腦大廠都紛紛加速供應鏈「去中化」,要求供應商大幅減少在中國生產的比重,尤其供應美國市場的產品必須改由非中國廠區生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