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英國商會的年度報告,在華英企對中國市場的悲觀情緒,在去年底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即使取消COVID-19限制,大多數英企仍對中國新投資採取「觀望態度」。

周二(5月23日),中國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發布了年度建議書(PDF)。這份報告會提交給中英政府,為雙方的貿易政策和談判提供信息。

報告指出,2022年末,42%的在華英企對中國市場前景感到悲觀,這是有紀錄以來,該比例首次超過10%。

雖然在取消COVID-19限制後,企業信心已有回升。然而,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關係、放緩的經濟前景,以及監管不確定性,已成為許多企業的主要挑戰。

該報告指出:「(中共)兩會的政策決議中,同時將國家安全和自給自足列為重點,這一點削弱了企業的信心,使在華外資企業對長期前景感到擔憂。70%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將採取觀望態度。」

英國商會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在北京對記者說:「英國公司願意並希望在中國投資……然而,這其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也是調查結果讓我們有點擔心的地方。」

他補充說:「70%的公司表示,現在對中國市場作出長期承諾還為時過早。」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英國石油(BP)、積架越野路華(Jaguar Land Rover)和殼牌(Shell)都是該商會的成員。

自去年年底,中共當局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以後,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大幅放緩,1到4月以美元計價的FDI,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

英國商會呼籲北京應進一步明確如何執行新法規,特別是在數據安全、IT法規和稅收方面,以減少「灰色地帶」。

北京已公布了新法規,限制外企可發送到海外的數據數量。但對甚麼是重要數據、敏感信息和個人資料,缺乏明確的定義。

近幾周,中共以國家安全為由,打擊了外資諮詢企業。本月稍早,美國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的多個辦事處,都遭到突襲調查。

商會主席李安說,雖然這些法律帶有嚴厲的懲罰,但由於其不確定性,讓企業很難遵守。

商會還擔心,政策突然變化的不良影響。甚至本來受歡迎的轉變,如中共當局決定在12月結束清零,或推遲2021年的所得稅改革,都會增加外企的成本。

因為出口放緩,中國經濟復甦弱於預期,且消費者沒有發生一些人預期的「報復性消費」。李安談到當前的商業信心時說,結束清零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浪潮」已不復存在了。

周一(5月22日),即將卸任的中國歐盟商會會長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若不進行痛苦的改革,以減輕日益增長的債務負擔,並應對其它結構性挑戰,中國將難以實現快速增長。

「中國已摘下了所有唾手可得的果實。」他說。

路透社、《金融時報》對本報道有所貢獻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