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基金會日前突然減持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簡稱「郵儲銀行」)股份,套現1.22億港元。與此同時,上海發生了浦發銀行降薪引發員工抗議事件;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也被曝出用戶銀行卡被大批量凍結的情況。經濟分析人士認為,李嘉誠在投資領域的一舉一動都被視為投資界的風向標,他出售銀行股份會成為標誌性事件,表明他對中國經濟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長期展望並不看好。
由香港富商李嘉誠創辦的李嘉誠基金會於5月11日減持了郵儲銀行2,249.30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為5.43港元(約合0.7美元),總金額約為1.22億港元(約合1,600萬美元)。
此次減持後,李嘉誠基金會持有郵儲銀行H股約19.80億股,持股比例從10.08%降至9.97%。
這並非李嘉誠基金會首次減持郵儲銀行。2022年9月,李嘉誠基金會已減持郵儲銀行H股5萬股,每股均價為4.71港元(約合0.6美元),涉資約23.55萬港元(約合3萬美元),減持後持股數為21.84億股。
公開信息顯示,郵儲銀行於2012年1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引入10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於2016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2016年全球最大IPO。
當時,除了中共國資重倉持股外,李嘉誠、李澤鉅父子的名字也出現在郵儲銀行主要股東名單上。父子二人通過李嘉誠基金會持有的股份為22.67億股,占H股流通股份的11.42%。
對於此次減持,郵儲銀行方面對中國媒體《上海證券報》稱,李嘉誠基金會與郵儲銀行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基金會對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並無意見。本次基金會減持郵儲銀行股份是日常財務安排。
海外獨立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5月20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李嘉誠減持郵儲銀行應該是其資本操作的一部份,當然中國銀行業整體風險是越來越大,不良資產也會增加,作為投資者來說,這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旅美政經分析人士陸遠行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李嘉誠在投資領域的一舉一動都被視為投資界的風向標。他說:「從他以往的投資經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眼光敏銳、具備遠見和前瞻性。在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加大在大陸的投資;之後在中共政局出現一些不穩定變數時,他撤離大陸並出售一些地產投資,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投資。這些決策事後證明了他的判斷準確無誤,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陸遠行表示,李嘉誠對中共政界的了解也非常深。在中國,經濟和政治之間的關聯度極高,受政局的影響非常大,「此時李嘉誠出售銀行股份的舉動具有標誌性意義」。
他說,「目前,中國大陸的銀行業面臨巨大金融風險,整體利潤下滑,而李嘉誠出售股份,表明他對中國經濟、尤其是金融業的長期展望並不看好。未來,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李嘉誠減持同日 浦發銀行遭集體討薪
就在李嘉誠減持郵儲銀行的當天,位於上海陸家嘴的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門口處一度聚集了大量人群,並有安保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相關照片迅速在網絡上流傳,並有聲音解釋說這些人是在集體討薪。
當時的現場圖片顯示,在陸家嘴浦發銀行門前的台階上,有七十多個人或站或坐。他們戴著口罩、胸前佩戴員工牌,身後有身穿保安制服的人守在銀行門口。
浦發銀行隨後對中國媒體回應稱,此次群體聚集係一業務外包公司與所屬員工之間存在勞動糾紛所致,目前該外包公司正與員工溝通解決。浦發銀行所言的外包公司據稱主要涉及該行的信用卡業務。
此外,針對網絡上流傳的浦發銀行子公司一名員工被「降薪」誘發集體事件的說法,浦發銀行回應稱,這與上述糾紛為「兩起獨立事件」。
儘管浦發銀行很快做出回應,但作為高薪行業的銀行降薪問題及浦發銀行的業績問題還是引發了市場熱議。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將高薪與金融行業聯繫在一起。但近兩年來,中國金融業降薪的新聞時有發生,浦發銀行此次被傳降薪也似乎並非無中生有。
中國媒體《長江商報》記者以員工費用與在職員工總人數粗略計算2019年至2022年浦發銀行的員工人均薪酬情況,發現浦發銀行員工在2022年的平均薪酬已下降至44.7萬元(約合6.3萬美元),降幅約為3.63%。
浦發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浦銀理財員工日前也對中國媒體表示:「原本一個月能有兩三萬的工資(約合2,800-4,200美元),現在就五六千塊(約合710-85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媒體稱,員工降薪的並非只有浦發銀行一家。在中國十家上市股份行中,包括浦發銀行在內,共有八家在2022年出現員工人均年薪同比下滑現象。
浦發銀行——這家總資產達到8.8萬億元(約合1.25萬億美元)的銀行,近年來業績顯現疲態,多項盈利指標下滑。與同行相比,2022年,浦發銀行是唯一一家營收、淨利潤雙降的中國A股上市股份行。2023年第一季度,浦發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也處於墊底位置。
2019年至2022年,浦發銀行的淨利潤連續三年下降,歸母淨利潤整體減少了77.4億元(約合11.5億美元)。
分析:中國大中型銀行的危機已到
Youtube財經自媒體博主「財經冷眼」日前在他的節目中表示,中國大中型銀行的危機終於來了。
「中國的樓市出了問題,最終必然是反映到金融系統上。」「財經冷眼」說,中國的房貸佔據了整個銀行信貸的一半以上,現在沒人再申請貸款,房貸需求迅速下降,很多人在提前還款以應對未來的風險,因此銀行的利潤也急劇壓縮。在利潤縮減之後,銀行採取的措施就是削減員工工資。
「財經冷眼」表示,浦發銀行的降薪風波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其它銀行都會有類似的問題。中國現在存款的人很多,而銀行放貸卻放不出去。
「銀行之所以能盈利是因為存在息差。」他說,「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高它才可以盈利。但現在存款的人多了,錢貸不出去,這就是問題。它拿著那麼多錢還要付儲戶的利息,所以銀行現在都是虧本的買賣。如果再算到銀行的呆賬、壞賬問題上,銀行現在的資產負債表可以說危險的程度就更高了。」
他表示,銀行近些年發放了大量房貸,一旦購房者的收入無法跟上,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問題。此外,目前許多地方的房產價值在下降,這導致銀行的抵押物在減值,銀行必然要求借款人追繳資金以增加抵押物的價值。然而,大家手裏沒有餘錢,收入都在下降,就沒有錢追加抵押。他說:「這樣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銀行會收到很多斷供的房子,又是大幅度的打折銷售出賣,在這個過程中,銀行也賺不到錢……最終的損失只有銀行硬扛。」
「所以現在這種大幅度的削減工資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削減的幅度可能更大……其它一些大的國有銀行肯定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只是目前還沒燒到他們身上而已。」
宋維駿也表示,中國的經濟形勢不好,包括之前房地產債務危機爆發,導致銀行不良資產上升,金融業利潤下降,金融機構降薪和裁員都是壓縮成本的方式之一。「其實在大環境堪憂的情況下,降薪也並不僅限於企業單位,由於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包括沿海經濟發達省市在內的公務員在去年都已被減薪,包括中央層級也是如此。」
建行銀行卡被大批量凍結
近日,中國雲南地區的許多民眾表示,中國建設銀行的銀行卡被「凍結」,無法正常辦理業務。他們收到的建行短信內容顯示,銀行卡交易可能存在風險,非櫃面業務暫時無法辦理。
5月11日,中國媒體記者走訪了建行昆明滇龍支行、昆明祥雲支行、昆明城南支行等多家網點,發現市民在銀行大廳排隊辦理解凍業務。
建行昆明兩家支行工作人員對中國媒體稱,凍結銀行卡是為了防範網絡電信詐騙。近幾天,前去辦理銀行卡解凍的人很多,導致解凍業務辦理需要排隊三四個小時。
宋維駿對此表示,銀行卡被凍結,其中可能有防範電信詐騙的因素,但也可能存在防止資金外流以及洗錢。
陸遠行也認為,4月份中國居民存款突降,可能有部份原因是一些資金被提取轉移和外逃,銀行擔心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因此決定凍結部份銀行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