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常聽人很黯然地說,「香港回不去了。」從今以後,如果有人再說這句話,我會微笑着鼓勵他看看「李班子」大刀改革後的「區議會」。

2020年那屆區議會, 479個議席,有452個由市民直選,比例逾九成。但在李家超「完善」後的「區議會」,470個議席,逾八成由政府委任和間接操控,而直選產生的只剩88個,民主倒退41年,簡直光復了1982年首屆區議會那個由殖民政府把持的狀況。

不,以操控之滴水不漏程度來說,何止回到過去,簡直連英殖政府也甘拜下風。回到1982年,民選區議會議員至少有132個,佔議席總數的27%,比現在新制下的88個更多。更重要的,是當年也沒有針對民選議員的資格審查制度,要確保你符合「愛英國愛女皇人士治港」原則才能參選。

在新制下,直選及互選參選人均須獲得「三會」委員各3個提名,合共9個提名,才合乎資格。所謂「三會」,即「地區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這些委員從哪裏來呢?原來又是由政府委任的。

換言之,政府先委任一堆人,鳩合出三個委員會, 這堆委員可以互選另一堆區議員(所謂「互選議員」,佔今後區議會議席的四成),還擁有提名民選參選者的權力。如此重重操控、層層篩選,那88個所謂「民選議員」,說穿了,豈不是政府隔了幾層來「委任」的議員嗎?

當然,形容今後「區議會」為「不民主」,不夠正能量,也說不好香港故事,何況「民主」的定義,中国人不吃西方那一套。從某個匪夷所思的角度看,一定有人能反過來說,「區議會」其實是變得「更民主」了。所以,與其稱區議會民主倒退40年,倒不如說它實現了「領導牢牢抓緊地區事務的偉大進步」,簡稱「牢抓大躍進」比較好。

既然區議會已由量變達致質變,就連「民選議員」也感覺怪怪的,我很疑惑,有啥理由還保留「區議會」這個帶有英殖色彩的老土名字呢?人要向前看,區議會也應該改名。昨天看到尊子漫畫寫「叵議會」,「叵」粵音「頗」,意即「不可」,不禁會心微笑。

新的「區議會」固然不可議論(議論有用嗎?),把三個口銳減為一個,也符合「牢抓大躍進」的原則。但愚見以為,「議」字也可順勢閹掉「義」旁,因為有官方負責牢抓地方事務,民眾不但無需議論,也無話可說了。「叵言会」三字,瞧,多麼簡潔和諧。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