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和日本科學家組成的聯合考察隊近日表示,他們在日本南部水深8,336米處拍攝到了一種最深魚類「蝸牛魚」,成功創下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西澳大學(UWA)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的團隊已經花費超過15年的時間來研究深海蝸牛魚(Snailfish)。2022年8月,該研究團隊駕駛著名為DSSV Pressure Drop的科考船前往北太平洋和日本周邊地區,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深海海溝探勘行動。

西澳大學教授兼探險隊首席科學家艾倫賈米森(Alan Jamieson)與日本團隊合作,將攝錄機綁在船身一側的機械臂上,慢慢下降到8,000米以下的海底深處,然後用魚餌引誘深海海洋生物。

結果,他們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Izu-Ogasawara)海溝水下8,336米處,捕捉到了一種未知的Pseudoliparis屬的蝸牛魚。

西澳大學於4月初在YouTube上分享了這段非凡的影片,並且該影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多隻粉紅色蝸牛魚在深海活動,它們的身體呈半透明狀、沒有鱗片、也沒有魚鰾(很多種魚用來控制浮力的器官),長著翼狀的鰭和鰻魚般的尾巴。它們果凍般的身體能幫助它們在每平方厘米約800公斤水壓的嚴酷環境中生存。

此次發現成功打破了2017年在太平洋以南馬里亞納海溝水下8,178米處被觀察到的最深紀錄,並且已經獲得了健力士世界紀錄的官方認證。

這隻獲得有史以來「最深海魚」稱號的蝸牛魚為幼年個體,據了解,幼年蝸牛魚往往比成年蝸牛魚更喜歡待在深海。

賈米森教授表示,這次蝸牛魚被發現的棲息深度,很可能已非常接近魚類可以生存的最大深度,也驗證了過去研究指出蝸牛魚能在8,200~8,400米的深海處生存的推論。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到畫面的幾天後,該團隊還在伊豆小笠原海溝水深8,022米處成功捕獲到了兩條成年蝸牛魚,並將其作為珍貴的研究資源。經確認,這兩條蝸牛魚來自Pseudoliparis belyaevi屬,它們成為有史以來首次在8,000米以下水深處捕捉到的魚類,過往紀錄則是2008年的7,703米。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蝸牛魚的種類已達300種以上,其中大部份棲息在淺水區域,在河流出海口也能發現它們的蹤跡。但有幾種蝸牛魚適應了南北極的寒冷水域以及極深海溝中極端嚴苛的環境,棲息深度能超過8,000米,被認定為所有脊椎動物之最。

賈米森表示,此次探勘行動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到在水深8,336米處仍然有讓魚類生存的環境。而能成功捕捉到這種深海魚類活體樣本來做研究,更是巨大的驚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