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鏈女案判決,網民憤怒;實際上,當局包藏了三大禍心。中共外交部部長秦剛簽發首份命令,制裁列根紀念館,為何獨獨漏了一人?!馬英九結束大陸訪問回台,興奮不已:「九二共識又活過來」。然而,中共官媒卻打臉了。
鐵鏈女案判決惹眾怒 分析:當局包藏三大禍心
中共當局4月7日宣判了董志民等鐵鏈女案的部份涉案人員,引發了巨大爭議和很多網民的憤怒。
和民間的普遍叫法不同,核心黨媒人民網、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對案件的統一稱呼很拗口,叫「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相關案件,給人感覺好像是生孩子多成了問題。
這種措辭顯然是刻意選擇的,當局不希望鐵鏈等詞語引發網民產生聯想。同樣,判決時間也是精心選擇的。中共一向對大案要案「從重從快」,而此案去年2月被曝光,經過豐縣、徐州市、江蘇省和中共公安部以及中南海的多輪深度調查,迄今居然也要一年多才宣判,顯然別有所圖。就像有網民說的那樣:「拖了這麼久才判,是想等大家都忘了吧?欣慰的是一出來就爆,說明大家還記得!」
按照徐州中級法院的一審宣判書,被告時立忠、桑合妞、譚愛慶、霍永渠、霍福得,犯拐賣婦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1年、10年、13年、6年6個月和8年,並處罰款。而鐵鏈女的「丈夫」董志民,則犯下兩個罪名: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構成虐待罪,及非法剝奪她人身自由,構成非法拘禁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9年。
判決引發網民憤怒,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認為量刑過輕。
「才九年?」「拐賣婦女,9年。買賣同罪了嗎?」「她生八個孩子用的時間都不止九年」。「(大學生)掏個鳥蛋還10年呢」
還有人說,董志民作為加害者比鐵鏈女都要好,「在獄中都過得比她有尊嚴」「害人一輩子還能監獄養老」。
第二,網民認為當局司法不公,不應按照虐待家庭成員罪處罰。
有人質問「被買賣的人能算家庭成員嗎?」「兩人現有婚姻關係會被解除嗎?」
「在『八孩母親』的判決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在案件描述中明明已經詳細敘述了「小花梅」是如何被人拐賣,一層層轉手,最後被賣到了董志民父子手裏。然而最後量刑時,董志民最終量刑的理由卻是因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我認為這是中國法制的恥辱,並讓這個國家所有的法制工作者蒙羞。」
第三,認為董志民應該被判強姦罪。
著名法律人、中共三屆人大代表遲夙生律師說,「為甚麼沒定強姦罪?」著名律師李莊也批評「虐待比強姦可輕多了。輕太多了。」
當局稱,被告人親屬,部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記者及各界群眾旁聽了庭審。遲夙生律師質問:「有通知被害人或者被害人代理出庭參加訴訟嗎?」
作家李承鵬回答:「不會的,那會穿幫的!」
還有人追問,鐵鏈女到底是不是小花梅?去豐縣探望鐵鏈女的女孩烏衣去哪裏了?「烏衣到底是用甚麼罪名被帶走的?探望受害人罪嗎?」
我認為,這個判決的關鍵不是量刑問題,而是判決根本上非法。人們其實最該追問的,是鐵鏈女到底是誰?她現在哪裏?那些迫害她的中共官員、包括五份官方通告背後的地方到中央的各級官員該當何罪?!
以政權維穩為唯一目標的一樁政治判決
當局顯然刻意迴避了這些最重要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完全是以政權維穩為唯一目標的一樁政治判決,沒有任何合法性。
而且當局此次判決,我認為,包藏著三大禍心:
1. 把一個完全靠綁架、買賣和強姦、非法拘禁、虐待形成的、自始至終沒有女方同意的「婚姻」合法化,目的也是讓全中國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同樣因為被非法綁架和買賣的婚姻合法化;
2. 判決稱「小花梅患精神分裂症不可逆轉」,把內心清楚的鐵鏈女定性為精神病,這是因為,當局想繼續在精神病院長期非法囚禁她,以及故意毀壞她的神經、湮滅罪證合法化;
3. 通過判決,再次「確定」鐵鏈女就是小花梅以及精神病,從而拒絕李瑩叔叔、甚至小花梅的妹妹和舅舅等,去探視她,或者放她回歸社會,暴露事件的真相。
有人認為,這個案件黑暗的無以言表:「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你怎麼看呢?
秦剛簽發首份部長令 制裁美國為何缺一人?
4月7日第二個大新聞是,中共外交部宣布對哈德遜研究所和列根圖書館進行制裁。制裁理由是:美國哈德遜研究所、列根圖書館為蔡英文在美從事「台獨」分裂活動提供平台和便利,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
因此對相關的四人,處罰如下:
(一)凍結在我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它各類財產;
(二)禁止我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三)對其本人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
真的非常可笑。咱就不說這些人有沒有所謂的中國境內資產或合作了,單說列根圖書館。這不是一個普通圖書館,而是美國前總統的一個紀念館。而列根,是中共口口聲聲所說的中美三個通報的八一七公報的美方簽署者。
列根也是對台灣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的制定者。這是美方認為的對台灣關係的重要指引規範,在1982年列根與中共簽署《八一七公報》時向台灣政府提出。美國方面選擇在列根圖書館和蔡英文會談,應該也是考慮這個重要背景。
我相信,中共這次制裁列根圖書館,有藉此宣洩對六項保證不滿之意,但它們都是列根總統提出的,如果中共認為一個不合法,另一個就合法嗎?
而且,就因為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和蔡英文在這裏會面,就對圖書館進行制裁,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有大陸網民就嘲諷「下次別人約在一塊空地上見面,是不是制裁那塊空地?」
我認為,中共當局既然說這次訪問是所謂美台相互勾連,以「過境」為幌子縱容「台獨」分裂分子在美從事政治活動,那麼為甚麼不把美方的關鍵人物麥卡錫也加入制裁名單呢?不是說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嗎?怎麼不把紙老虎的三號人物也一併制裁了?
為甚麼沒有呢?是欺軟怕硬嗎?還是不敢?
所以,到底誰是紙老虎呢?
馬總統歡呼 「九二共識又活過來」 可惜中共官媒打臉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結束了12天的大陸訪問,與4月7日返回台灣,在機場接受採訪時,他表示,這一趟訪中行,證明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還說,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堅持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彼此尊重,雙方就可以有共同的政治基礎。
活過來了。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馬總統的興奮和驕傲。
但是,這番講話引起台灣反對黨的批評,說他在玩文字遊戲。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直言,習近平自己都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現在馬英九卻又聲稱九二共識活過來,「但不存在的東西如何復活?」
我個人一直不願意介入台灣內部的政治紛爭,但是我相信,能否正確認識中共九二共識的本質,牽扯到台灣的安全和未來。而且,對這話題,我有一些親身感受,所以,我今天非常想談一下。
我的看法是馬總統想多了,被中共欺騙了,因為中共早已不承認原來的九二共識了。
我是相信有馬總統說的最早九二共識版本的:1992年,中共剛剛因為六四天安門屠殺被國際社會制裁,所以對外儘量小心翼翼、講究韜光養晦。而且,它當時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也很弱,根本沒能力吞併台灣,所以需要尋找緩兵之計,穩住台灣。所以,我相信,中共對台灣談判代表承諾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但是,隨著中共的實力增加和國際局勢變化,中共拋棄了韜光養晦。
1992年的共識,還留下一個巨大的Bug,那就是雙方沒有做官方正式的簽署協定文件,而是只存在非正式口頭協商與電文往來,讓中共很容易否認。因此在2000年,台灣陸委會主委蘇起在卸任前,首次提出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並將其解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時候,這個解釋隨後就被中共方面否定。
很多年前,我和福建省一個海峽節目的主持人在一個微信群,她直言有九二共識,但是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各自表述」。我當時跟她爭論,我說那不是耍流氓嗎?如果一個中國不允許各自表述,必須是中共國,那還叫甚麼共識?!
但是我也很清楚,她的話,其實傳達的是中共當局的意思,因為誰都知道海峽節目在關鍵問題上的說法是需要最高當局定調的。
結果幾年後,這個女主持人的說法,被中共自己證實了:
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對九二共識重新定義,加上了一國兩制的內涵。講話引發了強烈反彈,也導致大陸支持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支持率一路下滑,最後打敗。
中共關鍵黨媒也否認了九二共識。2022年,主管統戰的中共全國政協在《人民政協報》刊文,宣稱要對「九二共識」正本清源,說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外界認為,習近平這一次連任之後,王滬寧會受命對台灣政策做新包裝,但是我認為不要有任何幻想,因為既然習近平已定調那是一國兩制,所以核心內容當然不可能變化,最多只是化妝得好看一點而已。但畫皮再美也是畫皮!
所以,我認為,就像一國兩制在香港已死一樣,對台灣的九二共識已死。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不要被中共欺騙。
當然,可能有一些人擔心,如果不按中共說法,會被批台獨或武力相向。我認為,這是沒看透中共一定要佔領台灣的真正原因:「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台灣有四大珍寶,讓中共垂涎三尺:國號、民主、島鏈、高科技。一百一十多歲的中華民國只要存在一天,七十多歲的中共政權就不合法;台灣民主燈塔只要存在一天,就會照出中共的獨裁與暴政;中共的最終目標是把共產主義暴政推向全球,即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它必須佔領台灣、跳出第一島鏈的封鎖,進入深海、封鎖或反擊美日······
對魔鬼怕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勇敢面對,堅決反擊。
既然中共害怕民主、自由、真相,那麼台灣就更要堅持民主、自由,台灣兩黨和全體台灣民眾,更要樹立自信,一起加入全球對中共圍剿的大潮中。
對鱷魚不能害怕,否則只能滋養和壯大它。只有消滅它,台灣和大陸,以及世界,才會有美好未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