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初選案今日(29日)踏入第34日審訊,被告之一、前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今日首日作供,指另一被告戴耀廷在2018年、2019年已經想將區議會選舉政治化,一步步開始在區議會著手營造「用憲制做抗爭」的概念,隨後發起「風雲計劃」引領了很多「本土派」和「抗爭派」參選,區議會大勝後再演變成「35+」計劃。

首名控方證人區諾軒本周一已完成作供,控方原定昨日(28日)傳召趙家賢作供,但因法官陳仲衡身體不適而未能開庭。

趙家賢是本案第2名控方證人,他今早首先介紹自己2004年加入民主黨,分別在2007年、2011年、2015年、2019年當選區議員,2020年擔任東區區議會副主席。在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萬德豪的盤問下,他形容民主動力是「蚊型組織」,多次協助民主派立法會和區議會的選舉。他亦確認被告譚文豪和尹兆堅於2020年擔任執委會委員,又形容另一被告、民主動力副召集人鍾錦麟是他的「副手」和「繼任人」,鍾錦麟同樣將作為控方證人作供。

在盤問下,趙家賢透露自己在2012年因工作關係而認識另一被告戴耀廷,隨後再提及戴耀廷在2018年提倡「風雲計劃」,找一些有志者參選沒有人參選的選區,跟民主動力原本的協調工作有衝突。

法官李運騰問到戴耀廷是否想「培植」(plant)參選人,趙家賢回應說「無錯」,又指戴耀廷的想法是以向政府抗爭政治理念行先。

趙家賢供稱,戴耀廷希望民主派獲得各個區議會過半數的主導權,將區議會的社區參與撥款用於民主陣營認為合適的公民社會活動,推廣民主概念;亦可以獲得選委會的110多個議席。

在法官陳慶偉的提問下,趙家賢續指戴耀廷當時已經想推動區議會政治化,營造「用憲制做抗爭」的概念。

趙家賢:政治素人會反對建制派的社區項目

趙家賢形容戴耀廷的「風雲計劃」,雖然最後人數不太多,但引領了很多「本土派」和「抗爭派」參選。當時反修例事件令社會出現很大民怨,讓民主陣營在區議會選舉大勝。「本土抗爭」政治素人在各個區議會的人數上比傳統民主派政黨多,所以傳統政黨只可以順勢而行。他又聲稱這些政治素人以「口號式政治表態居多」,並會反對建制派人士提出的社區項目。

趙家賢又指,戴耀廷想把區議會的成功複製至立法會,最終演變成「35+」計劃,以令立法會有過半議員都支持民主價值。

案件編號:HCCC69/2022 @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