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擬修例禁止中港互相歧視

疫情告退,中港通關後,大陸旅客和旅遊巴隨處可見,香港人和大陸人的磨擦又增加了。兩年前,香港平機會已經想修例,禁止香港人和大陸人互相歧視,而昨日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就在立法會表示,有關的修例建議已經到尾聲,又指以立法處理歧視的問題是最後手段,因為考慮有大陸人的確受到不必要的侮辱和敵視,所以希望在法例中以族內歧視的方式處理。

朱敏健指,通關以來平機會收到的投訴和查詢數字其實是沒有上升的,在去年頭10個月,一共收到749宗投訴個案,平機會成功調停當中86%的個案。 有網友說,香港人真的歧視大陸人?還是不喜歡他們某些行為而已?張敬軒是廣州人,也一樣做到香港明星。梁天琦是新移民,鄉下是武漢,不少香港人也認同他,這樣也算歧視大陸人?

時事評論員桑普就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修例是治標不治本的,不但不能幫中港融合,反而更會帶來反效果,令每人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他亦質疑,這次修例是打壓香港人的另一個工具。 桑普指,修例的重點是與言論有關,如果真有香港人對大陸人有任何不敬的話,就可能會告,但是其實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很多事物不同,例如是文化差異、價值觀差異等。

如果這些差異沒有辦法表達出來,最後日積月累,只會變成一個更大的心理炸彈,時機一到便會大爆發,所以是治標不治本的。他亦指出歧視的定義很廣闊,可能會有不少人受到影響,誤墜法網。他認為中港矛盾深遠,並不是單靠立法可以改善的,新移民應該要認同香港本身的文化和價值觀,例如是認同自由、民主、法治這些普世價值。

在國安法下的新香港,這些價值觀已經消失,真正的香港人亦要配合新香港的論述,現在平機會出新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要真香港人屈服。其實自從香港有自由行後,大陸旅客令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受到滋擾,一簽多行下水貨客的出現更激發多次居民抗爭,在2014年亦有人示威不滿大陸旅客掃奶粉、霸佔香港人生活空間、搶奪資源,要求香港政府減少自由行,而且廣場舞所造成噪音問題亦引起香港人不滿,有人更加在屯門公園遊行抗議康文署放任新移民大媽非法賣唱所造成的噪音和風化問題。

有連登網友指,其實廣東人也會稱北方人做「北佬」、「撈鬆」,那又是否歧視呀?是否又要拘捕人呢?新法例是否保障新移民每天橫行霸道,當真香港人一有不滿就是歧視?現在香港人是N等公民、新移民和親中的人就是上等人嗎?又有人指,新移民也經常指責香港人、又歧視廣東話,為何平機會不討論一下他們呢?明顯是鳩占鵲巢,香港人不反感才怪啦! 亦有人指,中港兩地的市民確實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只要新移民尊重香港的文化,其實哪有人有空歧視他人呢? 不知大家又有何想法,可以留言和我們討論一下。

瑞銀收購瑞信未能救市全球股市急挫

股市跌跌跌!不知大家出售了手上的股票沒有、還是想趁低吸納,再購入多點股票呢?瑞士信貸引發的危機觸發全球股市動盪,雖然瑞士政府命令瑞士銀行UBS收購瑞士信貸CS,但是大家仍然擔心全球的銀行業會出事。

昨日全球股市一起跌,昨日英倫時間早崆8時半,瑞士信貸CS的股價已經跌了63%,而瑞士銀行UBS的股價亦跌14%;歐洲銀行業指數差不多跌了5%,香港恒生指數昨日亦跌了3.3%而法蘭克福DAX指數亦下跌1.3%、巴黎CAC 40指數則下跌1.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亦跌1.2%。

另外,上海、東京和雪梨的股市亦下跌,有分析認為,股市下跌反映瑞士政府的決定,未能消除市場的憂慮。有分析認為,為減少經濟活動和降低通脹的壓力,過去一年銀行的加息步伐又快又急,投資者很擔心在這情況下,銀行業會崩潰。加上銀行持有的債券和其它資產價格下跌,亦加劇投資者的憂慮。

有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投資者是等候銀行業處理這次的危機後再決定下一步部署。其實這次瑞士信貸CS是30間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他們亦擁有不少跨國公司。它的規模亦是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前的兩倍。 瑞士銀行UBS前日發表一份報告指,跟瑞士信貸CS合併後會變成一間大型銀行,總投資資產達到5萬億美元;報告亦指出瑞士信貸CS當中的5千7百億美元資產當中,有部份資產可能已經受損、或有受損的風險,所以即使被瑞士銀行UBS收購,大家對銀行業的信心仍未回升。

全球股市下跌,避險需求高企,金價昨日亦一度衝破每盎司2千美元,是俄烏戰爭以來最高位,隨後價格回吐收市,報1,995美元。 其實自從矽谷銀行倒閉開始,金價已經升9%,看來在股市動盪下,大家還是覺得黃金才保值。到底這次瑞士信貸CS的危機最後可否化險為夷呢?如果失敗的話,未來可能又會來一場金融海嘯,大家真的要站穩,小心投資。

習近平抵莫斯科將與普京會面俄羅斯成中國最大入口石油國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就到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將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

克里姆林宮早前表示,他們二人見面時,將討論習近平早前提出的俄烏戰爭12點和平方案;而普京亦會與習近平詳細講解俄羅斯自己就戰爭的想法。 這次的國是訪問為期3日,期間中俄兩國會簽2份的聯合文件,一份是兩國關係進入新時代的宣言;而另一份則是中俄兩國由現在起至2030年的經濟合作計劃。

其實不用見面不用簽文件,兩國的合作也如膠似漆,像「糖痴豆」一樣。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在2023年1月和2月,俄羅斯已成為中共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取代本身排名第一的沙特阿拉伯。

《路透社》引述中共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發現,俄羅斯在這2個月一共向中共輸出1,568萬噸石油,即每日194萬桶,比2022年同期的每日157萬桶多出23.8%。

相反,沙特的供應量則比去年同期少約5%,每日只向中共供應172萬桶。 自從俄烏戰爭後,西方對俄羅斯海運原油的價格設定上限,連帶其它制裁,令俄羅斯的原油交易價格比國際基準價格低。在這時候中共的煉油商便以低於標準價格8美元的價錢,購入俄羅斯的石油,而且為避免違反西方的制裁,中共的煉油廠亦利用中間人處理俄羅斯原油的運輸和保險。

早前有分析指,中共如此賣力協助俄羅斯,是擔心俄羅斯完蛋後,中共要自己一個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這次中共不斷支持俄羅斯,幫俄羅斯購買石油,相信原因都是一樣。 有網民指,中共非甚麼義氣子女,只為自己利益而行事。

中美關係惡化令美國學生不再到中國留學

除經濟的利益外,也有不少俄羅斯的學生到中國留學。《法新社》指,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中俄兩國的關係蒸蒸日上,俄羅斯被國際孤立後,不論是經貿關係還是技術發展,也越來越依賴中共,最後令不少俄羅斯人想學習中文。有俄羅斯學生指,因為中共在未來數十年會成為俄羅斯的夥伴,故多了俄羅斯人學習中文。根據俄羅斯的招聘公司的數據顯示,在能源行業方面,中文的需求是升了不少,這間公司的經理指,去年他們有1萬1千個崗位要懂得中文,比2021年多44%,而因為不少設備和零件是中國製造,故俄羅斯需要不少懂得中文的人當銷售、物流或行政。這類的崗位數目是以倍數上升。

俄中關係越來越來密切,便多了俄羅斯學生到中國留學,那麼美中關係現在如此惡劣,又是否少了美國學生呢?答案原來肯定的。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的人數現在越來越少,《華爾街日報》早前指其實大概10年前。美中關係不錯時,每年有1萬個以上的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

在2011年,更達高峰期,差不多有一萬五千人。而在COVID前的2019年,亦有約3千人。但自從COVID爆發,即2020至2021學年,中共封城時,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的人數就只有382名,比2018至2019學年跌97%。現在中共不再封城,亦沒有強制人們佩戴口罩的管制措施,那美國的大學生又會否像之前一樣,到中國留學呢? 紐約大學上海國際校區管理教授卡梅倫約翰遜認為,暫時沒有這個機會。

約翰遜指,他由1999年開始在中國工作,他認為外界除擔心中共會重新封城外,美國越來越不相信中共亦是其中一個原因,令美國學生對中共敬而遠之。亦有其他專家認為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減少了,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開始減慢,中共本身亦收緊對外的交流。而全球兩大經濟體的民間交流越來越少,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中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對立。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語言教授戴維莫瑟則認為,隨著美國對中共的觀感不斷惡化,美國大學派學生到中國短暫留學的計劃應該會有困難,未必成事,而且中共近年在發出外國學生的VISA時,過程亦較慢,這亦是某些學術機構暫停中國項目的原因。 中共和俄羅斯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和美國的關係則越來越差,整個感覺真的如同返回冷戰時代。不知道最後是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是有政權如同蘇聯般瓦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