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衛生署3月1日公布,截止2月28日晚上8時,共接獲8,104宗與接種新冠疫苗有關的異常事件報告,當中120宗涉及於離世前14天內曾接種疫苗。專家委員會已總結當中117宗死亡個案,認為與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有兩宗個案未能確立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另初步認為一宗個案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

未能確立死亡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的其中一宗個案,涉及一名83歲男子,政府指據解剖所顯示,死亡原因「看來是急性心肌炎」,專家委員會審視後得出上述結論。另一得出同樣結論的個案,涉及一名74歲男子,據解剖所顯示的死亡原因「看來是速發嚴重過敏反應及缺血性心臟病」。

死者包括79男、41女,年齡介乎34歲至101歲。這些個案中,有78人曾接種克爾來福疫苗,42人曾接種復必泰疫苗。

署方並指,截至2月28日晚上8時,衛生署共接獲的8,104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4%,即每接種10萬劑有40宗,當中21宗是在截至2月28日晚上11時59分的過去一個月錄得。異常事件報告當中,涉及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佔0.0006%,即每接種10萬劑有0.6宗,包括120宗曾於離世前14天內接種疫苗的個案。

政府曾就死亡個案賠200萬元

雖然港府到目前的說法,仍然是無死亡個案與接種新冠疫苗有關,但政府因應疫苗接種事故而設立的疫苗異常事件保障基金,2022年5月向一名因心肌炎離世、死前16日曾經接種復必泰疫苗的66歲婦人,批出200萬元賠償金。

負責確立死因與疫苗關係的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之後解釋,該婦人本身沒有長期病患,經解剖後發現體內有一種與新冠病毒(COVID-19)無關的「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可引致急性心肌炎,不過由於該「小病毒」可能已經感染一段時間,未能完全解釋是引發心肌炎的原因,「有極小可能是在疫苗接種時直接打進靜脈,疫苗抗原到達心臟,由疫苗導致心肌炎」,故此無法完全排除心肌炎與疫苗接種並無關係。此個案亦是目前為止,基金唯一批出賠償的死亡個案。

疫苗保障基金兩年 批出不足一成款項

政府在2021年,撥款10億元為接種疫苗後出現的「未能預見的嚴重異常事件」,包括死亡和嚴重傷害,設立保障基金,為能提供有關證明符合資格人士給予即時的財政援助。到去年底,該基金兩年來批出共9,367萬元,包括上述賠償200萬元的死亡個案,金額不足基金的一成。

政府稱,截至2022年12月23日,保障基金共接獲1,234宗的申請,專家委員會已完成865宗個案的因果關係評估,其中495宗評定為「與免疫接種因果關係一致」或「不確定」,370宗評定為「與所接種疫苗無關」或 「不可分類」。

在1,234宗申請中,死亡個案佔89宗,71宗被專家委員會評估為與所接種疫苗無關,或不可分類;10宗為被拒絕的不完整申請個案;7宗處理中。獲批保障金的僅一宗,即為上述的66歲婦人的個案。

另外政府接獲1,145宗傷害個案的申請,獲批保障金的有430宗,涉及速發嚴重過敏反應、住院治療、貝爾面癱、心肌炎或心包炎、多形性紅斑等個案,發放共9,167萬元。

到2022年12月23日,保障基金已處理1,139宗個案,處理中的95宗個案,包括尚待申請人交回所欠的文件或資料、尚未取得專家委員會評估結果,及專家委員會評估為「與免疫接種因果關係一致」或「不確定」,而尚未取得相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料,或正進行嚴重程度評估等個案。

打疫苗面癱 醫院未呈報申保障基金被拒

2021年8月31日,一名男子在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後,飲水時已感到嘴角有小水滴流出,晚飯時亦感覺左眼皮有些下垂的情況。翌日他洗臉時,眼睛入水及漱口時有水滴流出,才發現左邊面部出現面癱。

該男子9月2日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醫,醫生轉介事主時,答應會呈報該個案為接種後異常事件。但是事主其後申請疫苗保障基金,獲回覆指他的個案未獲醫護人員向衛生署呈報為「疫苗接種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申請遭到拒絕。

事主之後在10月6日向瑪嘉烈醫院查詢。後來瑪嘉烈醫院回應,經查證後院方8日向衛生署呈報。疫苗保障基金方面回覆稱,將會重新審視事主的申請。

當時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認為,政府應檢視異常事件報告機制,並參考海外經驗讓接種者可自行呈報遇到的副作用。他同時促請政府及專家強調接種疫苗「效益大於風險」時,亦應切實保障個人權利,包括自主選擇及知情決定

准大陸科興疫苗緊急使用 港府被批政治掛帥

政府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2021年2月16日建議,批准大陸科興疫苗在港緊急使用。當時民主黨批評當局政治掛帥,當時科興疫苗仍未有完整的第三期臨床報告,亦未獲世衛批准,認為政府疫苗審批降低門檻「開綠燈」,將影響市民接種信心。

香港政府在2021年2月26日展開「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率先提供中國大陸製造的科興疫苗,予優先組別的市民接種,包括醫療場所、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學校工作人員、長者等,並於同年3月3日開放優先組別市民預約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

為「谷針」軟硬兼施 打針送超市禮券、推疫苗通行證

政府為「谷針」軟硬兼施。例如2021年9月23日至25日在石籬社區會堂,提供中共國產科興疫苗予居住葵青區的60歲以上長者接種。時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先前曾到該區派發印有「葵青區長者新冠疫苗接種鼓勵計劃」的宣傳單張。宣傳單張中提及長者只須於9月1日至10月31日接種一劑疫苗,便可換領200元超市禮券,名額約6,000名。

一名9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老翁打針後受訪,表示不清楚接種了哪一款疫苗,接種疫苗前卻沒有諮詢醫生,並說打疫苗是因為自己窮,為了200元超市禮券才去接種。

2022年2月起,政府分階段推行「疫苗通行證」。首階段要求進入處所的12歲或以上人士最少接種一劑疫苗,第二階段由4月底開始,要求18歲以上的人士須接種至少兩劑疫苗,12至17歲人士仍是只需打一針。第三階段由6月底開始,任何18歲或以上人士如已接種兩劑疫苗超過9個月,就須接種第3劑疫苗;12至17歲的人士,如已接種首劑疫苗超過6個月,就須接種第2劑疫苗。

政府之後逐步擴大「疫苗通行證」適用範圍,未打針者不得進入食肆、超級市場、商場、街市、髮型屋、圖書館,甚至政府轄下的指定醫療處所等場所。

政府繼續力谷「一老一幼」打針。到2022年8月,一個17個月大的男嬰接種科興疫苗後確診,要到深切治療部留醫。但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呼籲,家長不要被有關個案「嚇親」,稱兒科專家確認男嬰情況與疫苗無關,強調疫苗有效保護兒童。

2歲幼童面癱

但是疫苗副作用為人關注。雖然政府公布最新的異常事件報告,截至上月底有8,104宗,但其中非死亡異常事件個案的詳情,只更新至去年11月30日。

根據《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從疫苗接種計劃開始截至2022年11月30日,衛生署共接獲667宗懷疑貝爾面癱的報告。在審視個案的臨床數據後,其中35宗被認為不屬於貝爾面癱;8宗缺乏足夠資料以作評估。餘下的624宗個案中,涉及326名男子和298名女子,年齡介乎2至94歲;有298宗曾接種克爾來福疫苗,326宗曾接種復必泰疫苗。

報告又指,很多貝爾面癱個案並不嚴重,眾多患者或會在私營醫療機構求醫,以上的數字可能未能完全反映本地背景發病率。

171宗接種疫苗後14天內 疑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另外,計劃開始截至2022年11月30日,衛生署共接獲233宗在接種疫苗後14天內出現症狀的懷疑心肌炎或懷疑心包炎的報告。在審視這些個案的臨床數據後,專家委員會認為其中51宗個案與心肌炎或心包炎無關,9宗因為資料不足未能評估,另外兩宗個案需要更多臨床資料才能總結其評估。

餘下的171宗個案,涉及137男、34女,年齡介乎10至88歲。這些個案中,有163人曾接種復必泰疫苗,個案比率為0.0014%,即每接種10萬劑有1.4宗,其中包括43男7女,年齡介乎5至15歲的青少年個案比率為0.007%。當局指,這些個案的症狀均在治療後消退。

報告特別指,專家委員會留意到,海外及香港均有一些懷疑患心肌炎或心包炎,並曾經接種復必泰疫苗的嚴重個案,但考慮相關個案的調查結果後,仍未能確立這些個案與接種疫苗的關聯。不過奉勸市民在接種復必泰疫苗後的一星期內應避免劇烈運動。

政府接獲其餘常見的異常事件報告,包括胸部不適、胸痛、皮疹、心悸、昏厥、頭暈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