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裏,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專家認為,就算擺脫Covid-19疫情的拖累,中國經濟放緩已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可能已走進了「中等收入陷阱」。

《金融時報》專欄作者Robin Wigglesworth指出,30年前,中國的年經濟產值按當前美元計算約為4,330億美元,經濟規模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奧地利或南非。

中國現在已是第二大經濟體,GDP約為17.7萬億美元。從2010年到2020年,按當前美元計算,中國經濟增長了約11.6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在10年內,年增一個印尼的經濟產值。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項目負責人Sonali Jain-Chandra表示,IMF對中國長期增長潛力變得更加悲觀,將2024到2028年的預測下調了超過1個百分點,到2028年將減速到只有3.4%。

Jain-Chandra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更接近前沿,經濟增速自然會從過去幾十年的8%~10%的增長放緩。因此,放緩是不可避免的。」她認為,北京當局的政策選擇相當關鍵。

中國的主要問題是眾所周知的,包括人口迅速老齡化,未來幾年勞動力增長大幅放緩,生產力增長急劇下降,在技術方面投資所帶來的輕鬆收益大多已實現等。

IMF認為,還有一些特殊的問題,正日漸成為中國經濟的拖累。

「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投資導向型增長的收益遞減帶來了額外壓力」,IMF表示,「在創紀錄的高額國內儲蓄推動下,過度投資已被導向生產力相對較低的國有企業、房地產等活動,從長遠來看,這些活動對增長的促進作用較小,並進一步增加中國已經非常龐大的公共資本存量。」

IMF表示,這種投資模式將使總生產率與經濟增長加速下降。

Wigglesworth寫道:「基本上,中國現在看起來已陷入了一個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發明的一個術語,是指一個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準,但卻停滯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會因為薪資上漲,失去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無法與低成本國家競爭,卻也無法進入高附加值市場與發達經濟體的行列。

IMF不是唯一提出中國經濟增長將長期下滑的全球機構。去年10月,貝萊德投資研究所(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也對中國長期前景下滑,以及它對世界各地的潛在影響提出警告。

Wigglesworth指出,儘管中共當局放鬆防疫封鎖,改善了中國近期經濟前景,但貝萊德副所長Alex Brazier和經濟學家Serena Jiang認為,到2020年代末期,約3%的增長率可能成為新常態。

Wigglesworth表示,過去各國經濟放緩時,即使國內消費者勒緊褲腰帶,仍可依靠中國的消費者和企業,來購買他們的汽車、化學製品、機械和燃料。他們還可依靠中國繼續提供大量的廉價產品,因為中國迅速增長的勞動人口,使其能維持低生產成本。

「但這一次,中國無法拯救自己,或其他任何人」,Wigglesworth寫道,「現在看來,歐美或許可躲過經濟衰退。但中國經濟增長停滯帶來的長期影響可能仍是巨大的。」◇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