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屆滿周年之際,分析人士指出,戰爭結果將影響台海安全情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對抗俄羅斯拉高到民主與威權的制度與理念之爭,台灣應從俄烏戰獲得啟示。習近平若貿然侵台,也會重蹈普京的覆轍。

台灣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日前舉辦俄烏戰周年座談會,董事長田弘茂說,美國領導的北約盟國及英國已承諾近期內提供大規模軍援及資金支持烏克蘭,戰事結果將影響後續和談可能性,甚至衝擊俄國內部高層政治。如習訪俄可能允諾提供俄國武器及物資,將導致同盟枱面化,屆時美國必定採取全方位制裁,導致全球重組國際安全架構,國際經濟產業鏈將從此改變,也影響台海安全情勢。

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表示,大家談及俄烏戰對台灣啟示時,總是過於專注於「不對稱作戰」等軍事戰略層面,須知烏克蘭之所以能以小搏大,不僅軍事策略奏效,其「民主保烏」的國際外交策略也相當成功,澤連斯基將抗俄拉高到民主與威權之爭,塑造基輔是「世界民主的首都」的形象,台灣在國際政治及外交方面應思考如何從俄烏戰爭中獲得啟示。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說,俄侵烏因過度樂觀導致挫敗。烏克蘭以弱擊強,採取側面攻擊,切斷俄軍補給線的策略,長期消耗俄軍,同時也累積西方軍援,可能在春季進行反攻,取得重要戰果。俄烏戰不但對國際情勢造成衝擊,也對2024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造成潛在影響,民主陣營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雖不斷升級,但演變到核戰的可能性不高。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說,俄烏戰雖展現無人機科技與C4ISR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運用重要性,但也凸顯基本戰略觀卻並未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後勤補給與兵力集中原則依然左右戰場勝負。烏克蘭可透過土地稀釋並分散俄軍投入的龐大兵力威脅,及時運用來自北約軍援反擊,但台灣是海島國家,海空封鎖威脅依然存在,故必須確保制海權,以利可能的外國有效援助。

范世平:習近平若貿然侵台,也會重蹈普京的覆轍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說,過去很多人在戰爭初期拿台灣跟烏克蘭相比,拿俄羅斯跟中共來作比擬。經過一年這樣的比擬是增強還是減弱?他認為是大幅增強,國際社會談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的聲浪日益升高。所以,大家看到台灣問題是更加國際化,除了拜登4次提到用武力保衛台灣,就連歐洲國家提到台灣都已經變成稀鬆平常的事情。

專家:俄烏戰爭結果將影響台海安全情勢

台灣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日前舉辦俄烏戰周年座談會。(鍾元/大紀元)
台灣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日前舉辦俄烏戰周年座談會。(鍾元/大紀元)

范世平說,俄烏戰爭一周年,台灣與烏克蘭都成為國際焦點。普京欲恢復往日俄羅斯榮光,這不是烏克蘭的錯,更不是烏克蘭的挑釁。普京指稱是因為烏克蘭搞「納粹化」而對俄羅斯產生威脅,所以必須對烏克蘭出兵,根本是藉口;就像習近平統一台灣的理由是因為台獨與外部勢力介入一樣。習近平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制,也是獨斷而行,倘若貿然侵台,也會重蹈普京的覆轍。

董立文:習近平因俄烏戰調整對台政策:買台灣不如騙台灣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說,俄烏戰爭周年對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影響有三項:首先彰顯全球的安全、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議題相互關聯,環環相扣,進一步凸顯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地位及經濟產業鏈的重要性;其次乃國際變局緊密牽動兩岸變局,美國更從全球視野看待台灣;最後乃戰爭讓兩岸政府都體認到本身實力不足,嘗試藉俄烏戰爭的經驗,來補足與調整缺失。

董立文表示,台灣體認保衛國土能力不足而全力追趕,但中共是否認知到其實力不足以侵略台灣,尤其面對全球民主陣營國家反擊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令人存疑。習近平因俄烏戰教訓,而重新調整對台政策,「打台灣不如買台灣,買台灣不如騙台灣」,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陸續釋放與台灣各階層交流的訊息,中共認定美國為統一台灣的最大阻礙,乃發動對台灣民眾催眠的「疑美論」。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黎寶文說,中共及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的戰略合作關係,對國際社會造成衝擊,包括促成歐洲國家及美國改變對「安全威脅」的認知,導致歐洲與印太區域的戰略相互依賴日益深化。中俄合作將破壞後冷戰的國際和平秩序及挑戰普世價值。這將促使各國有更強烈動機配合美國全球布局與戰略,例如菲律賓同意讓美國未來使用4個軍事基地。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說,俄烏戰爭導致台灣安全議題受到更多的國際支持力量,但不管戰爭結局如何,北京絕對不會因此放棄對台動武的政策,但可能會調整進行形式及實質內容。如戰爭發展對俄國有利,普京必定重建軍隊,除繼續對北約威脅外,也鼓勵北京對台冒險動武,拜登政府警覺到美國必須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劉世芳: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機制

台灣立委劉世芳表示,中共不斷對台發表恫嚇性談話並持續進行軍演,軍機與軍艦不斷越過海峽中線示威。面對中共持續軍事擴張,片面改變區域現狀,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機制,與包含北約在內的民主陣營對話,確保台灣民主體制及促進經濟發展,使台灣之「不統」成為區域穩定的要素之一。政府除了於上年延長兵役役期外,更加強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關係。

國策研究院副行政總裁王宏仁表示,中共強化軍事力量作為對台灣牽制的手段,透過軍事對峙與威脅的常態化,習近平不斷在調整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他提醒,目前正值台灣將進行總統的民主選舉,中共也開始進行兩岸開放與交流的運作,試圖在兩岸關係的主導性上,可以累積影響力,最後企圖讓台灣執政的政黨或政府,再度回到中共設定的前提或框架中談判或是對話。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說,俄烏戰爭持續的一年裏,中共對台軍事施壓強度上升。國軍採取的「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的應處原則,發揮了化解共軍挑釁的作用,達成了穩定台海情勢不使之更趨惡化的目標。在過去一年裏,面對中共升高對台軍事威懾行動強度,台灣社會繼1996年台海危機後,又一次展現出面對挑釁不畏懼、面對壓力不屈服的韌性。#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