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罹患急性內斜視的青少年的數量正在增加。醫師呼籲:儘量節制孩子使用手機。

內斜視是指一隻眼睛或兩隻眼睛的瞳孔經常向中間傾斜。俗稱「對眼」或「鬥雞眼」。

日本眼科專家川本晃司在其2022年底出版《智能手機與失明》一書中提到,每天花相當多的時間看智能手機,眼球就會固定在向內聚焦的位置,時間長久就會造成「急性內斜視」。急性內斜視往往發生在長期看近距離物體的近視眼患者身上。

川本說,「急性內斜視是一種暫時性的斜視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暫時避免近距離看東西,可以緩解症狀。然而,近年來,由於長期使用智能手機,內斜視的狀況變得穩固而沒有辦法改善,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

2019年,日本小兒眼科學會和日本弱視斜視學會的聯合會議上公布了一份針對眼科醫生的調查問卷,內容是詢問在2018年一年中是否看診過5~35歲的急性內斜視患者。371名眼科醫師中有158名醫師的回答是「有」,其中122名醫生說,造成內斜視與使用智能手機等數字設備有關,尤其是12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尤為突出。

「手機型斜視」不容忽視

台灣東亞醫院眼科部主任醫師翁紹維表示,以往急性內斜視的發病率並不高,但近幾年發病率持續在10~20多歲的年輕人中,原因就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使得這類疾病在年輕群族中越來越常見。如果是一般民眾突然發現有斜視,通常是由其它疾病所引起,例如高度的屈光不正、眼球肌肉受到外傷、感染發炎、甲狀腺亢進、重症肌無力、慢性鼻竇炎及其手術的後遺症,甚至也有可能是因腦部腫瘤壓迫神經所導致。所以若是一般人突然出現斜視,就需要儘快找醫生問診。

另外,成年人如果突然罹患內斜視,症狀通常會將一個物體看成兩個,患者視覺無法融合,也就是「複視」。

翁紹維表示,民眾平時湊近看手機時,眼睛距離手機大約只有20~30厘米,長期下來會影響雙眼視覺的融合能力;此外,若本身又是先天隱性內斜視的人,就十分容易發展成急性共同性內斜視,又稱作「手機型斜視」。

內斜視的診斷若能排除潛在全身性疾病、發炎、外傷及腦部等問題,眼科醫師就會使用肉毒桿菌來治療,將過度僵硬的肌肉適度放鬆,不需要開刀。如果是手機型斜視的病人,往往在停用手機後,雙眼視線也無法恢復正常,甚至有部份患者在接受肉毒桿菌治療後仍復發,最終只能尋求外科手術或長期配戴稜鏡眼鏡來矯正。

翁紹維醫師呼籲,為避免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等3C產品,請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儘量節制孩子別過度依賴3C產品,以免用眼過度。如果孩子抱怨複視、容易疲勞、頭痛,且在陽光下嬉戲會閉上一隻眼睛時,就要提高警覺,很可能已產生斜視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及早治療。如果內斜視角度過大無法短期恢復,必定會造成諸多不便,大幅降低生活品質。對兒童來說,長時間內斜視甚至會引起視覺功能損害,引發弱視。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鄭傑1月31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尤其是視覺功能仍在發育的年輕人,需要小心。她提出以下需注意的四點:

1,屏幕與眼睛保持距離(電腦50cm,智能手機30cm以上),
2,每天限制玩遊戲和看智能手機的時間,
3,最好10-20分鐘休息遠眺一下,提神醒腦,
4,適度戶外活動。@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