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港出現止痛退燒藥搶購潮,部份牌子的藥物更一度斷貨。消委會今日(20日)發稿,宣布推出含「撲熱息痛」成份藥物網上搜尋器,列出上述逾600款毋須醫生處方的相關藥物,部份藥物有圖片可參考,讓市民可安心選購藥物。

消委會指出,根據衞生署的紀錄,本港已註冊含有撲熱息痛的藥劑製品當中,有684款成藥是可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從藥房或藥行購得。為方便消費者在市面購藥,消委會與衞生署合作,並在香港科研製藥聯會協助下,推出「毋須醫生處方已註冊的撲熱息痛製劑名單搜尋器」,列出上述毋須醫生處方的相關藥物。

消委會表示,消費者只需於搜尋器上輸入藥物的英文或中文名稱,若該藥物已在港註冊,搜尋器會顯示其註冊編號及成份,部份藥物亦附以相片供參考。

消委會提到,搜尋器內的684款藥物可分為4類,包括只含有撲熱息痛一種有效成份的口服固體製劑包括藥片及膠囊等,通常每粒含有500毫克撲熱息痛,主要供12歲以上人士服用;只含有撲熱息痛一種有效成份的口服液體製劑則主要供12歲或以下人士服用,消委會提醒家長應按照包裝或說明書指示,使用帶刻度的針筒或藥匙,以準確地量度劑量。

成人一天不應服用超過4000毫克撲熱息痛

消委會提醒,服用過量的「撲熱息痛」可能會導致肝臟損傷,成人在24小時內不應服用超過4000毫克的「撲熱息痛」;如沒有醫生指示,用於止痛,不可服食多於5天;用於退燒,不可服食多於3天,故消費者毋須囤積大量有關藥物。

而患有腎病、肝病或正服用抗凝血藥如「華法林」的人士,於服用前應先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對於兒童或有特定病況的人士,應按照包裝或說明書指示及/或按醫護人員建議減少服用量。

另外,如果有關藥物屬於本港註冊中成藥,消費者可透過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中成藥名單網頁內的資料搜索功能,以產品的名稱,又或輸入註冊編號,搜尋有關資料。

消委會收20宗止痛退燒藥相關投訴

消委會自去年底至本月中的3個星期走訪全港藥房、超市和健與美店逾140次,調查各區銷售含「撲熱息痛」成份止痛退燒藥的情況。發現去年底個別品牌的止痛退燒藥缺貨及有抬價的情況,而本周初消委會到訪多間實體店和網上店舖,就發現大部份含「撲熱息痛」成份的藥物供應已大致穩定,惟售價差異頗大。

而消委會自去年12月至本月20日,共接獲20宗有關止痛退燒藥的投訴,涉及金額$5,812,當中半數涉及送貨延誤,5宗為更改或終止合約。消委會敦促藥房、超市或網店等零售業界應負起社會責任,在出售藥物時,切勿囤積居奇、坐地起價。消委會亦呼籲市民大眾避免過量囤積藥品,同時避免因藥物過期造成金錢上的浪費和污染環境。@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