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國際上,從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通貨膨脹危機,再到大幅加息可能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等等。而中國,更是多事之秋,從上海封城衍生次生災害、經濟嚴重受創、斷貸潮、中共二十大、白紙革命,再到現在的疫情大爆發等等。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一轉眼,我們就已進入2023,告別2022了。
2022年是極特殊的一年,也是很不平靜的一年,無疑,這個2022年,給我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記。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2022年中國發生的十大經濟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2023年經濟的影響。
一、上海封城
3月27日,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宣布「封控」,這打開了中國經濟加速下滑的閥門。
大家知道,上海對中國經濟而言太重要了。2021年,上海貢獻了中國3.8%的GDP,位於各城市的首位。此外,上海的金融業增加值,佔全中國的比重達到8.6%。而2021年,上海的零售業增長13.5%,高於全中國1個百分點,在規模上,也穩居中國各城市首位。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封城後,中國2022年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長僅有0.4%,環比萎縮2.6%。而上海,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3.7%,在全國的排名是倒數第一。
據《紐約時報》的數據,中國有近1/3的人口被封控,經濟產值超過GDP的40%。多家機構預估,中國2022年全年的GDP增長率,恐怕會在2.8%~3.2%左右,遠低於當局設定的5.5%目標。
二、富士康員工大逃亡
10月份,先是封控政策造成了鄭州富士康上萬工人大逃亡,隨後,又因為薪酬等原因,富士康員工再爆發大規模抗議,遭到暴力鎮壓。
事件不僅損害了富士康的產能,也影響了蘋果公司的利潤,因此兩家公司加速調整全球布局。蘋果公司已經在越南和印度建立了新的生產線,而富士康,計劃未來兩年將印度工廠的員工增加3倍。
事實上,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全球產業鏈就加快重組,但2022年,全球見證了中共「動態清零」的失敗,富士康事件這把火,又促使外資撤離加快了腳步。
三、資金外逃,產業鏈外遷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估計,外國投資者,10月份從中國金融市場撤資88億美元。其中大多數是從中國股市中逃出,規模達到76億美元,其餘12億,則是從中國債券市場流出的。
自從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債券投資組合,每個月都有資金流出,9個月的時間,一共流出1,051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研究報告中推測,由於政策和經濟增長方面的疑慮,中國去年可能出現二十多年來首次外國證券投資資金外流,並且流出規模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
在經過上海封城後,中國的美國商會調查發現,超過75%的美國企業,認為中國的投資吸引力下降,23%正考慮暫停在華投資。歐盟商會則表示,中國的清零措施,將「一個穩定和相對可預測的商業環境」也清零了。
四、房地產爛尾樓
我們知道,房地產是中國的經濟支柱,它貢獻了大約20%的GDP,40%的財政收入,20%的社會融資,構成大約60%的家庭資產。
但是,中國去年的房地產業更加低迷,眾多房企陷入債務危機,資金鏈斷裂造成許多工程無法完成。有幾百個爛尾樓盤的業主發布聲明,強制停止償還按揭,直到相關項目完全復工為止,這一波停貸潮,已經波及到100多個城市的300多個項目。
爛尾樓打擊了市場信心,民眾買樓意願持續下滑。2022年1月~11月,新房開工面積下滑38.9%,竣工面積下滑19%,銷售面積下滑23.3%,住宅銷售面積下滑28.4%,住宅待售面積上升18%。各種數據都表明,2022年房地產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11月1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金融16條,被認為是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控,進入政策寬鬆期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但是房子賣不出去,一切都是白搭。
五、銀行無法提款
隨著大量爛尾樓引發的斷供潮,銀行的流動性也出現問題,多個城市,都出現「斷卡」現象。
4月18日,河南、安徽的6家村鎮銀行,先後暫停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服務,存戶發現自己無法取款。
這宗案件涉及40多萬存戶,400多億元的存款。隨後,這些想要維權的存戶,健康碼突然就變紅了,哪兒都去不了。
雖然最後,安徽和河南的地方金融監管局聲稱,會對這些存戶先行墊付,但是,400億元存款的去向仍然成謎。
隨後,北京、山東、海南等多個省份,也出現了銀行卡只能存款不能取款的情況,甚至有部份存戶的銀行卡被凍結。有分析認為,不少銀行面臨銀根緊縮,於是就用「斷卡」作為限制提款的手段,以解決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六、地方財政危機
除了銀行出現現金流問題外,中共地方財政也陷入危機。從1月到11月,中共財政赤字達到7.8萬億人民幣,是2021年同期3.7萬億人民幣的兩倍多。
房地產低迷是導致赤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前11個月,地方政府通過出售土地獲得的收入,比前一年下降將近1/4。
另一方面,中共財政支出卻大幅上升。去年前11個月,政府的醫療衛生支出,比上年同期猛增超過15%。這是因為當局為執行「清零」,在核酸測試和集中隔離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此外,中共的債務如山。在第三季度,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上升到49.4%,比兩年前增加了近5%。同時,根據匯豐銀行的估計,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工具,至少又積累了58.6%的預算外支出債務。12月9日,中共再次發行特別國債7,500億元人民幣。
七、出口驟降
大家知道,除了房地產外,出口也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2020年中國出口增長4%,2021年增長21.2%。
但2022年卻發生了變化。前兩季度的出口增長是13.2%,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實際增長只有2%,不過仍然是增長,但是從10月起,進出口都開始萎縮。10月,進出口總值下降0.4%,其中,出口下降0.3%,進口下降0.7%。
11月,下降幅度驟然大增,進出口總值下降9.5%,出口下降8.7%,其中對美出口銳減25%,進口則下降10.6%,是兩年多來最大同比降幅。
與此相印證的是,11月,中國製造訂單下降40%,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的貨物,海運費率同比下降90%,海運合同市場的價格,在11月份也創下了創紀錄的月度跌幅。
八、失業率居高不下
隨著產業鏈外遷、中小企業倒閉、房地產危機,再加上科技、教培等最具活力的企業被清零,中國的失業狀況也越發嚴重。
據中共統計局的數據,1~7月,16~24歲年輕人失業率,達到19.9%,10月降到17.9%,11月再降到17.1%,但這個數字頗受質疑,就算如此,這仍然是11月整體失業率5.7%的3倍多。
2月份時,中共官媒稱,中國靈活就業的人員已經達到2億,相信按中共的定義,這個靈活就業人數還要更多。
我們可以看到,博士應聘北京城管,幾百名碩士、博士、「雙一流」本科爭搶小縣城職位的新聞屢見不鮮。同時,雖然科技業是年輕人最嚮往的求職產業,但在2022年,龍頭企業騰訊的裁員超過7,000人,阿里巴巴今年第二季度裁員了近萬人。
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不僅躺平,還要擺爛。
九、內需持續疲弱
清零導致民怨高漲,引爆了白紙運動,隨後中共在12月初宣布解封。但是毫無預警,也毫無準備的180度急轉彎,導致疫情大爆發、舉國全陽,醫療系統崩潰、藥物急缺、殯儀館大排長龍。
我們知道,目前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西方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減弱,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架馬車——投資和出口毫無動能,因此,僅剩的一架馬車——消費,就成了決定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
雖然中共取消了清零,但是商業活動仍在萎縮,購物中心空蕩蕩,配送服務也停滯,憂心忡忡的消費者也更加不敢消費。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城鎮存戶調查報告顯示,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只有22.8%,比前一季降低了1個百分點。
十、晶片危機
最後一個,就是晶片危機。2022年,美國陸續祭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阻止中共獲得建立晶片主導地位所需的大部份資源。
這些措施,堪稱是堵住了中共晶片發展的所有路。不僅禁止中共購買美國半導體技術,還禁止任何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外國公司出售技術給中共,甚至禁止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繼續在中國晶片業工作。
對於生產光刻機的重要供應商,荷蘭目前已同意配合美國,設立新的出口控制措施,禁止向中共出口先進的晶片生產設備,日本政府,最近也同意採取類似的限制措施。
此外,美國還將長江存儲在內的36家中國晶片製造商,列入貿易黑名單,這些措施可能會讓中共晶片產業倒退10年。
剛才所說的,就是中國2022年的十大經濟事件,總之,2022年的中國經濟是風雨飄搖,在12月15日中共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當前處境艱難,並釋放出2023年要全力拚經濟的信號。不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都已經熄火,股市、債市、匯市動盪,樓市持續下行,經濟大盤已經動搖,再加上疫情大爆發,民怨沸騰等等,中國經濟正處於全面停擺的狀態,所以,我們看,2023年的中國經濟無疑會更糟糕。
不過,大家也不要灰心,目前的中國正處在大變革的時代,黑暗總會過去,而曙光即將到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