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間我都在拜託世界各地的香港朋友幫我蒐集繁體字的報紙,用來做我這件藝術品。」藝術家Pamela Leung展示了一件紙藝作品,將紙捲編織成圓墊,可以無限延伸編織,作品象徵著正體字的中華文化代代相傳⋯⋯如今年逾七旬的她仍然活力四射,創意連連,勇於用藝術表達自己的心聲。談起踏入藝術領域,她其實是個新人:「我60歲退休後才去讀大學,用了7年半的時間完成學士、榮譽學士、碩士學位,讀大學也是我的夢想來的!」
「這幾年對香港人來說感覺好漫長,這次我帶了10件作品來英國,1月4號到13號在Sheffield的Bloc Projects展出,是2022年悉尼同名展覽的延伸,取名『Longing for home』(思鄉),表達背井離鄉的香港人的感受。」Pamela在中國新年前夕舉辦這一展覽,並將親自到展覽現場與當地藝術家和觀眾對談,她相信對於大批移民英國的港人來說,在異地過年,有著另一番滋味。她回憶起自己在1970年代獨自移民澳洲,白手起家的日子,亦感慨萬千。
300澳元隻身闖盪澳洲 40載移民故事勉勵下一代
揣著300澳元,拖著一個行李箱,帶著三個月的「旅行紙」,二十來歲的Pamela心中懷著一個「勇」字,就飛到了澳洲。「那是1970年代,聽說澳洲有『大赦』的政策收留逾期居留者,我也去碰碰運氣,當時真是破釜沉舟,沒有打算回香港。」Pamela回憶起過去的自己,都覺得不知從哪裏來的勇氣。那時的她家境一般,從小讀中文學校,英文只會很基本的表達,在外國也沒有甚麼親戚朋友,只是不喜歡在家被家長管制的感覺,希望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
只有高中學歷的Pamela來到澳洲後,透過朋友的朋友介紹她到一間中餐館打工做侍應,後來又找到一份出版社的排版設計的工作。當初的澳洲對身份的管制並不嚴格,華人「打黑工」是常有的事,她就這樣辛苦地同時熬著兩份工作,做足七年,全年無休,勤勤懇懇為自己和家庭存了第一筆資金。「那時候做排版,不是像現在用電腦排,是打字房打出來圖片和文字,我們就負責剪剪貼貼,有的位置還要用手畫呀,設計一些標誌呀,就這樣手動排出來。」Pamela仍記得當年白手起家的日子,雖然艱苦,但靠著毅力和堅持挺了過來,「後來我在香港的男朋友也來了澳洲,我們就成立了家庭,在澳洲買屋定居,在這邊打拼,真的是一切從無到有。那時候不懂得甚麼社交,身邊也沒甚麼朋友,就每天不停地打工儲錢,為了養家而努力。」
八十年代兩個孩子出生後,Pamela結束打工生涯,做起了自己的生意:「我先是開童裝舖,做了十年的童裝後,我想圓自己的一個夢想,決定開一間咖啡店。小時候讀小說,就覺得開咖啡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有音樂啊,裝修得很漂亮啊,客人可以很享受地看書、聊天啊。當然現實做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浪漫了,都是很辛苦的。就這樣又過了十年,直到孩子長大,我也退休了。」
心中總是抱著團火的Pamela在花甲之年做了一個決定——讀大學:「我一直都很想讀大學,過去沒有條件,現在有時間了,也有能力付學費了,就很想試一試。」她報讀了位於Darlinghurst的National Art School,是澳洲最好的藝術學校之一,從學士開始讀起,主修雕塑,一直讀到榮譽學士、碩士,學習不同領域的藝術課程,包括繪畫、油畫等,最高獲得Master of Fine Art的學位。讀書的過程並不容易,她描述:「我的英文底並不好,真的讀得好辛苦,記得第二次考完試出來,我打電話給我媽媽哭訴,六十多歲的人了,就在電話那頭哭,覺得我考得不好啊,年紀大了真的記性不好。」
即使如此,Pamela還是決定堅持到底,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費了7年半的時間獲得了三個學位。隨後憑藝術家的身份到世界各地參加展覽,走訪澳洲各城市,還有香港、台灣、瑞典、巴黎和倫敦等地,啟動了她的「第二人生」。2018年,她還獲得了澳洲歷史悠久的藝術獎項Blake Prize頒發的Emerging Artist Prize,這對她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藝術作品表達思鄉情懷 凝聚人心盼歸家一日
移民經歷帶給Pamela很深的體會,修讀藝術後她一直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人生、社會的想法,自2016年以來,她開始遊走世界各地舉辦展覽,「我發現藝術是一種很靈活的形式,可以給我一個發揮的空間表達我的想法。」她以過往幾年以「紅線」為題的展覽為例,「『紅線』這個概念很有趣,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的內涵,在中國古代,『紅線』代表月老牽的線,姻緣啊、人與人之間的緣份都是冥冥之中的『紅線』,而這個意象也有負面的意思,指束縛人的『紅線』,強權下帶給人莫名的恐懼,這些都是我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意思,引發人去思考。」
Pamela亦相信,藝術裝置能夠表現一個時代的印記,今年四月至五月首次在澳洲舉辦「Longing for home」展覽,透過影片、繪畫、雕塑和跨媒介藝術裝置表達了近兩年來社會運動帶來的移民潮,為追求自由的香港人背井離鄉面對的無奈、恐懼和憂慮。她介紹:「這次展覽的很多藝術作品都是與『家』相關,譬如霓虹燈光管書寫的『ngor yiu fan uk kei』(我要返屋企)廣東話讀音,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願望。我還製作了一個影片,由13個移民到不同國家的港人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是我們那個時代耳熟能詳的歌,很直接表達我們想念家鄉的心情。還有一些作品反映的是香港的現狀,比如藝術裝置表達『雞蛋和高牆』,有一個打字機努力地工作,就是無法打出字來,還有用打碎的報紙紙漿製作的白紙,代表我們不能講的口號,希望給參觀者了解到香港正在發生或者發生過的事情。」
「Longing for home」展覽在澳洲的展出十分成功,藉著今年冬季到英國探親的機會,Pamela聯絡到移英藝術家張嘉莉(Clara),兩人一見如故,很快企劃了「Longing for home II」展覽,找到藝術空間Bloc Projects展出。Pamela從澳洲帶來展品,特別提及一個互動展品——Agglomerate(凝聚),這是一件表達傳承、文化、傳統、身份認同、團結和凝聚力的作品。這件用繁體中文報紙編織而成的墊子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開設工作坊教訪客參與製作。活動期間還會有一個小型的研討會,就這件藝術作品帶來的意義進行探討。
Pamela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我本來也不是太會編織,這件作品有我現在95歲母親的功勞,編織是一個傳統手藝,母親教會我,我又教給別人,希望透過大家參與這個藝術品的製作,可以表達到傳統手藝代代相傳的意思。」談及只選用繁體字的中文報紙作為素材,她感言繁體字(正體字)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是延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希望透過這個作品也可以帶出這個訊息,讓東西方參觀者都能夠尊重中文,來自全世界的港人搜集到各地的華文報紙製作成藝術品,也代表著一種凝聚的力量。
*********
回望自己40年的移民生活,Pamela從過來人的身份勉勵新一代的移澳港人:「其實真的只要肯吃苦,就沒有過不去的關。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開始不容易,我很理解離開家的感覺,那麼多年漂泊在外是很難,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技術,但是我總是跟年輕人說『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就有機會,不要怕辛苦,肯邁出第一步很重要!」她也希望,「Longing for home」展覽可以在新的一年給予移民港人反思,不要忘記自己的根,耐心等待可以回家的那一天。@
「Longing for home II」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
2023年1月4日(星期三)至1月13日(星期五)(1月9日星期一休館)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展覽地點:BLOC PROJECTS MEANWHILE SPACE, 2-4 MATILDA ST, SHEFFIELD, UK
網頁:
https://www.blocprojects.co.uk/exhibitions-events/2022/pamela-leung-longing-for-home-ii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