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事接連發生,彷彿多年積累的能量在一年之內集中迸發,除了疫情之外,一場二戰以來最大的戰爭在歐洲大陸上爆發。戰爭與疫情這兩隻黑天鵝,加速世界各種力量的化學反應。西方世界了解到,經濟全球化不但沒有使中共走向自由,相反中共利用全球化威脅到國際秩序的安全,在安全成為迫在眉睫問題的情況下,在供應鏈、科技、金融等方面與中共脫鉤的去全球化過程已成大勢所趨。

由於俄烏戰爭,2022年出現了一個戰略拐點,在對華政策上遲疑不決的歐洲,這次完全倒向美國,歐美在對待中共問題上空前一致,聯手上演了一齣圍堵中共的好戲。

2022年中美關係從序盤布局進入激烈的中場對峙階段,從去年美軍從阿富汗撤離將美國的軍事布局重點轉移到亞太,到今年拜登政府祭出實質性晶片制裁措施,其激烈程度顯示了美國對抗中共的決心。

進入2022年,疫情主戰場已轉移到中國,在清零政策與經濟下滑的雙重打擊之下,與2021年相比,中共的「戰狼外交」已打不起精神,到了2022年年尾的幾個月裏,中共迅速變調,公開向美國及其盟友示弱,希望繼續從全球化撈到好處。

一、俄烏戰爭 美歐空前一致對抗中共

今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了一場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在北京冬奧會上,俄中聯合聲明中剛剛宣布兩國合作「無上限」,並點名批評美國和北約的「冷戰思維」,俄中聯手阻擊現有國際秩序的意圖暴露無遺。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整個過程中,中共似乎遺忘了經常掛在嘴邊的「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不但向俄羅斯提供了外交和經濟支持,還放大了俄羅斯的談話要點,試圖將責任推給美國和北約。

這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警告中共說,「中國(中共)目前如果不能在烏克蘭遭遇侵略時,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原則,也不能期待全球社會尊重北京未來就這些原則提出的任何訴求。」

儘管戰爭在歐洲爆發,但從4月份開始,歐美領導人卻密集出訪印太,發出一個明確信號,即中共才是最有威脅的對手。

2022年10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峰會會晤。(Kenzo Tribouillard/AFP)
2022年10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峰會會晤。(Kenzo Tribouillard/AFP)

在安全迫在眉睫的情況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不再是塊「壓艙石」,整個歐洲不惜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下,果斷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切斷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歐盟對中共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含蓄警告中共,「(好好想想吧!)中歐之間每天的貿易額將近20億歐元,而中俄之間的貿易大約只有3.3億歐元」。在整個2022年上半年,「民主和專制的對立」、「友岸外判」成為西方各種外交聲明的主調。

拜登政府成功地說服了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這些國家此前不願激怒北京。但這次不同,在歐洲即使是曾經對中共最鴿派的聲音,在反對中俄上也空前一致。

通過這場戰爭,大多數中東歐國家已經明白,經濟利益不能替代安全風險,與中共合作有很大的政治和安全風險,北約和美國才是關鍵的安全保障者,這使得2022年的中共與中東歐的16+1的會議無果而終。

2022年11月8日,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士兵正向俄羅斯陣地開火。(Bulent Kilic/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1月8日,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士兵正向俄羅斯陣地開火。(Bulent Kilic/AFP via Getty Images)

二、美歐聯手台海布局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很快讓人們意識到中共可能對台灣的類似入侵,在華盛頓對俄實施史上最廣泛的制裁後的幾周內,拜登政府內部已經開始研究,以了解類似的經濟工具,將來會如何影響北京。

在4月份歐盟-美國關於中國的對話論壇(The EU-US Dialogue on China)的會議上,美國希望歐盟採取行動,在中共入侵台灣時,對中共進行制裁,並制定出制裁方案,雙方已經同意從烏克蘭戰爭中吸取經驗,進行合作,希望抬高中共入侵台灣的成本。

去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將更多的軍事力量投射到亞太地區,加強對中共的威懾。去年9月份澳洲、英國和美國聯合宣布簽署一項歷史性《奧庫斯協議》(AUKUS,澳英美三邊安全協議),目標顯然就是針對中共。同時,在2021年美軍針對中俄在西太平洋舉行了四十年來最大規模聯合訓練。

今年美國繼續支持盟友對中共的軍事威懾。1月份日本與澳洲簽署了「相互准入協定」,該協議確保兩國能夠進入對方的軍事設施和港口。5月5日,英國又與日本達成「相互准入協定」。

在5月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當拜登被問及他是否願意在軍事上介入以保衛台灣時,拜登回答,「是的」,「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他重複了兩次。

拜登明確回答「是的」,標誌著對長期堅持的「戰略模糊政策」的偏移,在此政策下,台灣無法確定美國是否會在中共入侵時保護台灣,但中共也無法確定美國是否介入。

G7集團外長會議2022年5月12日至14日在德國舉行,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內容再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 (Kay Nietfeld/POOL/AFP)
G7集團外長會議2022年5月12日至14日在德國舉行,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內容再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 (Kay Nietfeld/POOL/AFP)

三、美歐聯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

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共壟斷了關鍵醫療設備,西方意識到供應鏈的脆弱性。媒體報道說,在2020年的頭10個月,「與中國脫鉤」一詞出現次數是之前三年總和的三倍。

2021年上任伊始,拜登總統就要求100天之內審查美國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提出「與理念相近盟友和夥伴一同在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上緊密合作」。

俄烏戰爭促使西方減少對專制政府及非市場經濟體(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程度,組建自由世界的「友岸外判」(friend-shoring),歐盟也加入與中國供應鏈脫鉤的陣營。

一份分析文件顯示,歐盟內部將中共視為經濟和安全威脅的共識正在加深,在這種理解下,歐盟政策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具有防禦性。英國工業聯合會(CBI)總幹事Tony Danker表示:「目前與我交談的每家公司,都在重新思考他們的供應鏈。因為他們預計,我們的政治家將不可避免地加速走向一個與中國脫鉤的世界。」

即使是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德國也發出相同的聲音。4月28日,朔爾茨出任德國總理後首次訪問日本時表示,德國在亞太地區尋求與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國家建立更密切關係,「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全球化,一種更明智的全球化」。

德國財長Christian Lindner表示,德國必須使貿易出口「多元化」,「我擔心的是,我們跟中國之間有著強大的經濟聯繫」,「我們應優先與那些不僅有商業往來,在價值觀上也想成為夥伴的國家優先做生意」。

俄烏戰和疫情加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圖為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俄烏戰和疫情加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圖為示意圖。(STR/AFP/Getty Images)

四、印太經濟框架

5月23日拜登在東京正式公布「印太經濟框架」(IPEF),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明言,IPEF旨在「有效反制中國(中共)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是「獨立於中國(中共)的安排」。

此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安全方面,「印太經濟框架」填補了經濟方面的空白。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IPEF的啟動「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將恢復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並為印太國家提供面對這些關鍵問題時與中共不同的方法」。

這一「新型經濟框架」還包括協調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拜登和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聯合聲明中強調,「在涉及敏感技術的投資審批,及出口管制方面加強官方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印太經濟框架其實是希望能夠塑造一個沒有紅色供應鏈、比較純粹的、西方民主自由國家的一個世界價值鏈。

美國正在加速推出其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孤立中共,應對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擴張和威脅。圖為2021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盟-美國線上峰會上。(ASEAN Summit 2021/AFP)
美國正在加速推出其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印太經濟框架」(IPEF),以孤立中共,應對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擴張和威脅。圖為2021年10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盟-美國線上峰會上。(ASEAN Summit 2021/AFP)

五、南太平洋島國角力

5月底,就在美國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之際,中共外交部長王毅率團訪問8個南太平洋島國,反擊美國「印太經濟框架」的意圖非常明顯。

媒體事先透露出來的中共協議草案顯示,中共目的是並不止於經濟合作,還希望加強安全、外交及文化全面合作,希望與10個太平洋島國簽署一項全面多邊協議,尋求進入太平洋海域的更多機會。

長期以來,太平洋島國處在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的影響力範圍之內,但太平洋島國經濟、自然環境極其脆弱,使得中共往往能以極小的投資,獲取巨大戰略利益。

4月份,中共與所羅門群島簽署了一份安全協議,讓美國及其盟友感到震驚不已,美國派遣了白宮印太協調人Kurt Campbell為首的代表團表達嚴重關切:「如果(中共)採取步驟建立事實上的永久性軍事存在、軍事投射能力或軍事設施,美國屆時將會有重大關切,並做出相應反應。」

為了反制中共的滲透,美國代表團還為所羅門群島提供多方面援助,包括加快開設大使館,加強在未爆炸彈方面的合作,派遣醫院船等等。

9月下旬,美國將連續舉辦兩場和太平洋島國相關的會議,與北太平洋三盟國的續約談判,這三個舉措標誌著美國加快步伐,重返過去忽視的太平洋島國。

2022年4月22日,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人Kurt Campbell(前左)等人所領導的美國代表團在所羅門群島的首都霍尼亞拉。 (Mavis Podokolo/AFP)
2022年4月22日,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人Kurt Campbell(前左)等人所領導的美國代表團在所羅門群島的首都霍尼亞拉。 (Mavis Podokolo/AFP)

六、中美角力菲律賓

5月中旬,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之子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在總統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他於6月底出任總統,任期6年。

小馬可斯當選,觸發了美中爭取菲律賓的角力。菲律賓位於第一島鏈的南端,北臨台灣,西臨世界最繁忙的商業運輸線南海,東部的菲律賓海,位於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是中共艦艇進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對美國和中共而言,不論是誰當選菲律賓總統,都需要和其合作。不過,鑒於菲律賓與美國是傳統盟友,語言、宗教相似,菲律賓民間與美國交流頻繁,軍方是美國的堅定盟友,菲律賓更加信任美國。

9月22日,小馬可斯訪美,和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兩人承諾加強兩國盟友關係,並強調對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支持,以回應中共在南海挑釁行為。這也是菲律賓總統十多年來首次公開訪問美國。

小馬可斯與拜登的會面標誌著菲律賓外交政策轉向美國,因為前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傾向於和中俄交好。因此,杜特爾特在整個六年任期內都沒有踏足美國。

因此,儘管菲律賓在經濟上有賴於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願與中共發生正面衝突,但菲律賓民眾對中國作為經濟夥伴有異常的政治敏感度,抵制「一帶一路」給菲律賓帶來的安全威脅,撤銷了很多「一帶一路」大型項目。

2022年9月22日,美國總統祖拜登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會晤。(Mandel Ngan/AFP)
2022年9月22日,美國總統祖拜登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會晤。(Mandel Ngan/AFP)

七、佩洛西訪台的全球效應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抵達台灣訪問,成為25年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美國官員。

為了阻止佩洛西訪台,中共文攻武嚇,但依舊沒能阻止其訪台成行。佩洛西得到了拜登總統和美國國會兩黨的一致支持,顯示出美國對待中共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佩洛西訪台後,8月4日中共為了報復,在台灣周邊進行實彈演習,模擬封鎖台灣,衝擊了全球供應鏈,導致貨運船隻繞道、能源運輸延遲等。

中共的環台軍演適得其反,加劇了美中脫鉤。8月9日,拜登簽署了《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獲得美國政府補助的晶片公司,未來10年將不能擴大在中國或其它受關注國家的先進晶片生產。

中共的環台軍演,還導致拜登政府官員把重新調整對華關稅(或取消或徵收其它關稅)的想法,暫時擱置一旁。

佩洛西訪台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挺台抗共,台灣接待了許多與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政治代表團,如美國和英國,來訪的有議員、副部長和地方領導人等。德國政府一名內閣成員定於2023年初訪台,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高官首次對台灣進行此類訪問。

2022年8月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台灣。(Chien Chih-Hung/Getty Images)
2022年8月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台灣。(Chien Chih-Hung/Getty Images)

八、史上最嚴的晶片制裁

台海局勢是中美關係的核心,美國的最終措施落實到對中共先進的晶片技術制裁上。繼8月9日《晶片與科學法案》後,8月1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對符合「新興和基礎技術」標準的四項技術建立新的出口管制。

其中最為令人矚目的是ECAD出口禁令,有評論認為:「美國該政策限制就是針對3納米以下研發設計軟件的售賣,不僅從光刻機製造和交付上,也從設計源頭上對中國自主晶片設計生產進行封殺。」

兩個月後的10月7日,美國出台一項全面的、最嚴的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共通過軍民融合政策,利用美國晶片技術發展超級電腦、AI等技術,用於軍事和監控用途,條款之嚴,類似美國之前針對華為的制裁模式,擴大到整個中共晶片行業。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只保持「領先幾代」的做法已不可行,「鑒於某些技術的基礎性質,如先進的邏輯和存儲晶片,我們必須保持儘可能大的領先優勢」。

這一系列措施,可能是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中共進行技術輸出的最大政策轉變。如果有效執行的話,可能會讓中共晶片業落後不止於一代、兩代。業界人士表示,新禁令若嚴格執行,相當於使中共晶片技術回到石器時代。

9月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宣布,獲政府晶片資金支持的高科技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立領先或先進的技術設施。圖為2022年7月25日雷蒙多(左)參加一場美國晶片議題的會議時聽取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發言。(Brendan Smialowski/AFP)
9月6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宣布,獲政府晶片資金支持的高科技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立領先或先進的技術設施。圖為2022年7月25日雷蒙多(左)參加一場美國晶片議題的會議時聽取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發言。(Brendan Smialowski/AFP)

白宮官員稱,這些限制行動是必要的,以防止中共發展軍隊,開發新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並進一步加強其監控網絡。

據知情人士對彭博社透露,日本和荷蘭原則上同意加入美國加強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機械的限制,該措施將影響晶片製造公司艾斯麥(ASML)、東京電子。專家表示,美日荷三國聯手收緊出口,中共在晶片上沒有機會打造晶片領先產業。

九、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報告

10月13日,白宮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說「中國(中共)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也逐漸擁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來日益推進這一目標的競爭者」。此外還稱「未來十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十年」。

10月27日五角大樓發布的美國國防戰略說,「對美國國家安全最廣泛和最嚴峻的挑戰,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重塑印太地區及國際體系,以滿足其利益及威權偏好的脅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作為。」

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說,「與中國(中共)不同,俄羅斯無法系統性地長期挑戰美國。但是俄羅斯的侵略確實對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構成緊迫而嚴重的威脅。」

法國、德國和英國在2022年也已經積極向印太地區派遣海軍軍艦,在南海或台海巡航。現在,這些歐洲國家開始派遣空中力量前往印太地區。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美國國防部網站)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美國國防部網站)

十、中共示弱 習近平變臉

2022年COVID-19疫情進入下半場,歐美的疫情基本平息,但更具傳染力的Omicron病毒從年初就在中國的經濟和工業中心肆虐,一波波的封城重創了中國經濟,運動式的清零政策加速了民眾與政府的對立。

最終,在11月底出現的抗議清零政策的「白紙運動」中達到了高潮,民眾喊出了「共產黨下台」的口號,這是33年以來真正的全國性抗議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未來以及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共政治的走向。如果習近平繼續再堅持「清零」「鬥爭」下去,中國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中共將進一步被孤立。

在11月中旬印尼峇里島上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習近平與多國領導人會面,他似乎改變了外交劇本,顯得比他的強硬派外交官的「戰狼外交」更加溫和。

根據新華社G20峰會講話稿,習近平雖然仍然不忘提及「冷戰思維」「意識形態劃線」,但似乎把「發展面臨重大挑戰」作為談話重點,強調「求同存異」。

美中會談後的中方聲明中,習近平已公開轉向,說「中國(中共)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

11月14日,拜習會在印尼舉行。(Saul Loeb/AFP)
11月14日,拜習會在印尼舉行。(Saul Loeb/AFP)

白宮印太協調員Kurt Campbell於12月8日表示,「在我看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中方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與美國建立公開敵對關係,它們想要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

這種新的姿態背離了習近平在疫情期間好鬥的「戰狼外交」風格,表明中國經濟確實出現問題,習近平實用主義的轉向,努力修復與美國等緊張的關係,目的是確保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