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學及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比較化石及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包括趾墊、腳部的鱗片、爪及關節,發現小盜龍是白堊紀鳥類的飛行近親,其生活方式與現代的鷹相似。
由於現代鳥類的腳掌形狀可反映不同的生活習性,包括棲息位置、涉水、游泳,以及捕獵,因此通過趾墊和腳上鱗片的形狀、腳上鉸鏈關節的特徵,以及爪子的形狀和大小,可了解現代鳥類的抓取能力、奔跑能力及進食方式。研究團隊用鐳射螢光成像技術(Laser-Stimulated Fluorescence,簡稱LSF)檢視了一千多件古代鳥類及其近親的化石,得以重構古代鳥類的生活方式。
研究發現侏羅紀時期的第一批飛禽,例如近鳥龍屬及始祖鳥屬,都擁有比較適合在地面生活的特徵。白堊紀早期,鳥類開始變得更適應空中的生活模式,出現了像孔子鳥屬這種通才物種(generalist)及Fortunguavis這種有攀爬能力的專才物種(specialist);也有像會鳥屬這種生活方式比現代鳥類更為複雜及獨特的物種。這些古代鳥類的近親中,一種名為小盜龍屬的馳龍科恐龍,被發現擁有更接近猛禽專有的生活方式。牠們有與鷹很相似的特徵,在古代鳥類中十分罕見。說明古時部份非鳥類但具飛行能力的鳥類近親,在生態圈中發揮著與現代猛禽相似的功能。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論文第一作者文嘉棋博士指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與牠們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這個研究完善了關於古代鳥類及其飛行近親的生活方式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而LSF技術的先驅、美國科學進步基金會主任及論文的合著者Thomas G. Kaye表示,LSF數據除觀察到保存在腳部周圍的軟組織,亦顯示了古生物學研究如何通過成像技術取得創新的進展。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