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團隊使用鐳射螢光成像技術,於英格蘭古羅馬城維魯拉米恩的文物上發現一些隱藏訊息,更成功呈現二千年前羅馬人的指紋於文物表面,是全球首次。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帶領的國際團隊第一次把鐳射螢光成像技術(Laser-Stimulated Florescence,簡稱LSF)應用於考古學當中,從而研究維魯拉米恩(Verulamium)出土的文物、壁畫、馬賽克地板、教堂天花板,陶器及玻璃製品。當中有一些新發現,例如是它們的生產過程。
研究團隊於一個碗上發現手繪符號,該碗於1930年代在維魯拉米恩東南面的三角神殿(Triangular Temple)出土,碗上的手繪符號與古希臘字母Gamma相似。文嘉棋指,憑LSF技術可以推論碗上的標記可能是由古希臘人,或懂得希臘語的人留下,這個碗也可能是從希臘語系的地區進口到古城。
研究團隊又使用LSF技術,於一個從維魯拉米恩出土的瓶子表面,發現了數個人類的指紋。美國科學進步基金會主任和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Thomas G. Kaye表示,瓶上的指紋可能是羅馬工匠於瓶子表面還是濕的時候留下。
維魯拉米恩博物館的藏品館長(史前到中世紀)David Thorold博士表示,他們很高興中大團隊把LSF技術率先應用於維魯拉米恩博物館的古城文物上。研究的成果展示了新技術的潛力,有助發現更多考古的新證據。
鐳射螢光成像技術是一種非破壞性的成像技術,高功率的鐳射光照射於文物上會令其表面發出螢光,從而顯示肉眼看不到和未知的新發現。過去,此技術曾用於揭示恐龍化石上隱藏的軟組織,又曾結合無人機技術於野外尋找化石和了解洞穴的形成。
維魯拉米恩(約公元50-450年)是一個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古羅馬城,過去一百年吸引了不少考古人員前往該地探索及研究文物。
是次研究團隊的成員亦包括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研究所的Elizabeth Graham教授,文嘉棋博士亦為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研究所及地球科學部門的成員。
相關研究結果已刊登於《Th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