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位下降,驚現巨大神秘圖案,是古城、古墓,還是外星文明留下的密碼。流傳千年的未解之謎——「燕尾鐵枷」再度現世,洞庭湖底隱藏了甚麼秘密?

洞庭湖驚現神秘圖案

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古時,洞庭湖煙波浩渺,有「八百里洞庭湖」的美譽,不過近代由於圍湖造田,洞庭湖的面積越來越小。今年由於天氣乾旱,洞庭湖湖水甚至乾涸了,露出了大片河床。這時人們驚見湖底有奇怪的圖案。

在航拍的影片圖像中,可以清楚看到,河床的黃沙中,有一塊淺紅色的長方形區域。在這個區域中的不同地方,有好幾個巨大的正方形區域,裏面有許多像文字又像符號的圖案,每個都不相同。裏面有凸起的部份,也有凹下去的部份。看上去,如同一個巨大的印章,又似一座迷宮。

河床的黃沙中,有一塊淺紅色的長方形區域。看上去有許多像文字又像符號的圖案,有凸有凹,大約有1.55平方公里,約兩個北京故宮那麼大。(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河床的黃沙中,有一塊淺紅色的長方形區域。看上去有許多像文字又像符號的圖案,有凸有凹,大約有1.55平方公里,約兩個北京故宮那麼大。(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而正方形區域旁邊,還散落著很多小的圖形,中間凸起,兩邊凹下。看上去有點像巨人的腳印,經測量後這整個區域大約有1.55平方公里,大約有兩個北京故宮那麼大。

乾涸的洞庭湖露出大片河床,湖底有奇怪的圖案,其中有的像巨人的腳印。(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乾涸的洞庭湖露出大片河床,湖底有奇怪的圖案,其中有的像巨人的腳印。(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那麼這些圖案是做甚麼用的呢?有人說是古代城池的遺址,或許在某場大洪水中被淹沒了。也有人說是一個古墓群,下面或許埋藏著古代某個顯赫家族。更有人腦洞大開:難道這是中國版的「麥田圈」?是外星人留下來的訊息?看上去還挺像個二維碼的。

不過官方則表示,這些圖案出現的位置都是靠近洞庭湖中央的位置,按歷史上記載這塊區域一直都是被水覆蓋著的,應該不會是古城或者古墓。官方推測,這些可能是矮圍留下的痕跡。就是早年漁民在湖中修築矮壩圍起水域,利用湖水的漲潮退潮來捕捉魚蝦。後來洞庭湖2018年進行整治時,這些矮圍都被挖掉了,現在看到的可能是留下的痕跡。

不過,這些圖形看上去如此規整,而且凹凸處平緩圓滑,真的不像近些年剛剛處理過的樣子。其實,官方也不知道真相是甚麼,只表示還得再研究研究。

除了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神秘圖案,人們在洞庭湖底,還發現了一樣東西,一個在當地流傳千年的未解之謎。

燕尾鐵枷

曾經去過洞庭湖畔岳陽樓的人,或許會留意到岳陽樓城樓下點將台附近有一個鐵疙瘩。這個鐵疙瘩顏色黝黑,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充滿滄桑感,形狀看上去如同相對的燕尾,重量有好幾噸。這東西是幹甚麼用的,為甚麼放到岳陽樓下?故事要從1980年說起。

在岳陽樓城樓下點將台附近有一個鐵疙瘩,其顏色黝黑,被稱為「燕尾鐵枷」。(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在岳陽樓城樓下點將台附近有一個鐵疙瘩,其顏色黝黑,被稱為「燕尾鐵枷」。(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那年的3月,洞庭湖水位有所下降,當地有幾個村民出海捕魚時,突然發現靠近湖岸不遠的地方,好像有3個東西冒出了水面。走近一看,是3個巨大的鐵塊,在水裏放了那麼久,怎麼不生鏽也不腐蝕呢?難道這是洞庭湖鎮湖之寶?

村民們趕緊聯繫了博物館,博物館又找來了考古專家,一起對著這3個鐵塊研究起來。

而村中老一輩的人也開始和大家講述他們記憶中的故事。大概是20世紀30年底時,這3個鐵塊曾經露面,當時正是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軍攻佔岳陽之後,也看中了這鐵疙瘩,想帶回日本去,於是用鋼絲綁在鐵塊上,開著艦艇拉。結果鋼絲斷了,鐵塊依然絲毫不動。而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人也曾開船想來拖走鐵塊,不過最後也放棄了。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鐵塊,考古專家們找來兩台重型吊車,將其中一個鐵塊緩緩拖到岸邊,再將其打撈上來,清洗乾淨之後保存在岳陽樓,至於另外兩塊,則暫時留在原來的地方。經過測量發現,被打撈起來的鐵塊是唐代文物,長約2.7米,寬約1.8米,為純鐵鑄造,整體呈現「X」形,重達2.7噸。

那它到底是甚麼東西,有何用途呢?專家埋頭查閱古籍文獻,希望從中找出蛛絲馬跡。在北宋的《岳陽風土記》中,發現了這麼一段話,「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

原來這個東西叫「燕尾鐵枷」,而關於它的用途,書中也給出多種不同的猜測。一個是作為穩定船身用的固定樁,有點像現代遊輪拋下的鐵錨。但是書中說「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就是說這鐵枷太重了,駕著小舟的古人根本就載不了,也扔不動。又有一說法,認為可能在鐵枷孔中放上木頭編成柵欄,用來抵禦風浪。但是之前就只發現了3個鐵枷,今年河床見底,也就又發現1個。就這麼4個鐵枷,能組成甚麼樣的柵欄呢?似乎也不實用。

蛟龍作怪之說

《岳陽風土記》又給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或云以此厭勝,闢蛟蜃之患」。甚麼意思呢?就是鎮邪的,壓制水中的蛟龍。

這個解釋可信嗎?無獨有偶,宋朝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有一天張世南的外甥對他說,有一位來自江西弋陽的漁夫,曾在一個名為桃花的地方跳入水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長8尺,寬4尺5寸,大約有400多斤重。兩頭看上去如燕尾,中間還有洞眼,兩個洞眼是圓的,兩個是半圓,不像鐵也不像石頭。漁夫覺得,這可能是個寶貝,於是想辦法把它搬了出來抬到縣市中,結果這個東西還鬧出了靈異事件,開始起火,趕快又抬回去桃花,結果又起火,最後只好搬到神祠中,這才沒事。大家都很詫異,不知道這是何物。

張世南則告訴外甥,這就和岳陽樓下的鐵枷差不多是一種東西,漁夫入水的河流之中必然是有蛟龍作怪的,然後有像東晉許遜真人這樣的得道高人,鑄造了這個奇物用來鎮壓蛟龍。因為年代久遠,被水所浸漬,所以看上去已不像鐵了。把它搬上岸來,就會有災禍,發現有問題時,趕緊丟回水裏就好了。

江西和湖南兩省鄰近,都在水中發現燕尾鐵枷,加上這兩地長久以來就流傳著蛟龍作亂,道家真人許遜斬蛟除害的傳說,看來洞庭湖中的燕尾鐵枷真的可能就是個鎮湖之寶。至於說,為甚麼要造出這麼奇怪的造型,其實也是有說法的。

蛟與龍之分

《四庫全書‧爾雅翼》中曾對龍有這樣的描述,認為「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物之至靈者也。」也就是說龍是有靈性的神物,而蛟龍,只能算是龍的次生物。

《爾雅翼》中說,「(龍)頭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其為性麤(Cū)猛,而畏鐵愛玉及空青,而嗜燒燕肉。故嚐食燕者不可渡海,又言蛟龍畏楝葉五色絲,故漢以來祭屈原者以五色絲合楝葉縛之。」就是說,龍的頭上有一個類似博山的東西,民間也有說是龍角,沒有這個東西,就只能算蛟龍,不能如真正的龍一樣翱翔於天際。

蛟龍的性情粗魯兇猛,但它害怕鐵器,而且喜歡吃燒燕肉,傳說「燕尾鐵枷」用來鎮住蛟龍作惡之用。(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蛟龍的性情粗魯兇猛,但它害怕鐵器,而且喜歡吃燒燕肉,傳說「燕尾鐵枷」用來鎮住蛟龍作惡之用。(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這個蛟龍的性情粗魯兇猛,但它害怕鐵器,而且喜歡吃燒燕肉。所以古人吃了燕肉的,不可乘船渡海。蛟龍也害怕楝葉和五色線,因此,從漢代以來,民間祭祀屈原時,就用楝葉包裹食物,繫上五色線,這樣就能防止蛟龍偷吃了給屈原的祭品。

那麼蛟龍為甚麼要在水中作怪,帶來洪水和巨浪呢?民間流傳的說法是,蛟龍也是有機會化龍的,俗稱「走蛟」。它們需要從江河湖泊中游到海中,在雷電暴雨中騰躍九霄,若能承受天雷焚身之苦,渡過劫難,就可能化龍。不過,俗話說蛟龍自帶3尺浪,所以一路上會捲起千層巨浪,很容易造成江河決堤,給人類帶來洪災,於是老百姓就會用各種方法來鎮住它們。

所以,如果說洞庭湖中的「燕尾鐵枷」,是按照蛟龍「畏鐵、喜燕」的說法製作而成來鎮蛟龍的,倒也合情合理。也有的地方會在橋下懸掛一把劍,讓蛟龍轉道而行。

據說在1998年夏季特大洪水時,有人看到洞庭湖中沖出了蛟龍遺骸,當然官方是否認這件事的。

龍的傳說

現代人對龍的了解,大多來自古籍,很多書中都有對龍的描述。比如在《史記》《左傳》《漢書》與《華陽國志》等歷史文獻就曾記載龍的存在,甚至古代還有兩個以養龍為生的家族「豢龍氏」和「御龍氏」。

而之前提到的《四庫全書‧爾雅翼》可以說是古代的一本詞典,專門解釋世間的事物是甚麼樣,怎麼辨別的。所以如果龍不存在,何必還要教人如何辨別呢?

此外,中國古代醫學鉅著《本草綱目》中也有對龍的描述。李時珍特別記錄到,龍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既能變水,又能變火。書中還引用其它經典,提到龍骨的用處,以及如何辨別是雌龍還是雄龍的龍骨。其中明確表示,醫家使用龍骨時,也要考慮到龍的性情和喜惡。在找到龍骨後,如果發現骨頭細且紋路廣,那就是雌龍的骨頭,而骨頭粗狀且紋路比較窄的是雄龍的骨頭。而這龍骨還有不同的顏色,書中描述「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者下。」

不過說到龍骨,現代中醫認為這並不代表龍的骨頭,而是一個統稱,是代表產生於遠古的大象、犀牛、馬、牛以及鹿類的化石。這或許是因為,一方面現代人大都不相信龍真的存在;另一方面龍骨實在稀少,人們長久以來誤把大型動物的骨頭化石當作龍骨用,所以現代人就覺得龍骨就是這些化石。這真的是見仁見智!

那麼除了古代關於龍的記載,在近代人們有沒有見過龍呢?其實還真是有——遼寧營口墜龍事件。而人們也拍到不少龍吸水,或者在空中若隱若現的影片。不過不得不承認,近代很難看到龍的蹤跡了。畢竟,龍是至靈之物,要想看到牠,除了需要有純淨優美的環境讓牠待在那裏,還需要用誠摯善良的心來感召牠。這兩者在現代是越來越難找到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