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似乎並沒有放棄任何最初的戰爭訴求,在失敗並祈求談判的情況下,仍然擺出勝利者的姿態,這就是普京今天的表現。

12月2日,克里姆林宮再次聲稱,它對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西方接受其要求。  

美國前情報官員俄羅斯問題專家麗貝卡·科夫勒(Rebekah Koffler)說,不要搞錯了,普京並沒有屈服。普京仍想解決問題,但要按照俄羅斯的條件。他覺得自己處於強勢地位,還有談判的籌碼。

歷史上,俄羅斯有著一連串的失敗紀錄,如日俄戰爭(1904-1905年)、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1939-1940年)以及十年的阿富汗戰爭(1979-1989)。今天的普京只是在重複過去的錯誤,他似乎並沒有接受歷史的教訓,固執地認為西方必須接受莫斯科的要求。

在普京宣布對談判持開放態度的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如果普京真的有興趣找到結束戰爭的方法,他會談判。但是,只有在普京的軍隊離開烏克蘭之後,談判才有可能。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回應是,離開烏克蘭,顯然是俄羅斯不會接受的條件。 「特別軍事行動」仍在繼續。

莫斯科可能堅持認為,「特別軍事行動」還在繼續。但可以肯定,它已不可能按俄羅斯的計劃進行。政治分析公司R.Politik創始人塔蒂亞娜‧斯坦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表示,戰爭開始以來,人們第一次認為俄羅斯可能會輸,人們看不出莫斯科如何能從這場衝突中全身而退。 
 
一些普京的支持者開始焦慮,他們認為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災難。普京正試圖將自己與俄羅斯在戰場上一系列恥辱的失敗拉開距離。俄羅斯的連續失敗從基輔撤軍開始,接著又從哈爾科夫撤軍,最近的撤軍發生在俄軍奪取的唯一地區中心城市赫爾松。自此,俄軍接受了此次戰爭中最重要的「戰略轉折」,不可救藥地走向了失敗。這一切就發生在普京剛剛說完這個地區「永遠屬於俄羅斯」之後幾周之內。這次撤退甚至使最熱心的普京支持者也降低了調門。

最初,普京的軍事和情報專家們讓他相信,戰爭只會持續幾周時間,但他們得到的卻是從基輔全面撤退。那時候,普京的戰爭應該已經結束了。如果他接受了那樣的事實,今天的普京可能還有另外的故事,足以讓他的心情比現在好上一百倍。但是,他顯然鄙視了這次機會,為了解釋「勝利」的撤退,甚至謊稱俄軍的戰略目標就是貌似相對更容易得手的頓巴斯。隨後又用虛假的公投將烏克蘭東部四個省份劃歸俄羅斯,以鞏固普京的「勝利」。但是,普京在堵死退路的同時,比以前更快地迎來了新的失敗。

現在,普京可能已經不再奢求甚麼勝利了,只要不繼續失敗就行,但恐怕這也是奢望了。未來可以預期的普京能做的任何事情,都看不出能夠幫助他成為贏家的可能。他要面對訓練和經驗不足且士氣低落的新兵,前線殘缺不全、疲憊不堪且得不到休整和替換的作戰部隊,消耗過半的彈藥庫存和損失殆盡的武器裝備,在國際制裁下無法再生的高技術含量彈藥和裝備,以及戰場上不斷上升的巨大傷亡數字,這些是直觀上能看到的硬傷。莫斯科還有戰略誤判、情報系統低效、作戰指揮無能、戰術運用失敗等一大堆軟傷。其實,不管硬傷、軟傷,對普京來說都是同樣的致命。

烏克蘭國防部12月2日的戰報顯示,普京在過去兩周內就損失了6,000多名士兵,戰爭開始9個月以來,俄軍的陣亡人數已超過90,000人。過去兩周的時間裏,除了陣亡人員的高額賬單外,克里姆林宮還另外損失了43輛坦克、75輛裝甲運兵車(APC)以及69輛油料和其它車輛。 
 
除了攻擊平民基礎設施而犯下的戰爭罪行以外,普京太需要一次真正在軍事意義上的勝利了,巴赫穆特(Bakhmut)在這個背景下成了俄羅斯軍隊的絞肉機。徵召的新兵被送往巴赫穆特,就像把剛出鍋的饅頭倒進豬圈一樣,瞬間就被消滅了。這裏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彷彿重返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炸彈撕裂的土地、燒焦的樹木和泥濘戰壕中的士兵。 

今天的戰壕看上去和1918年幾乎沒有甚麼區別,儘管雙方的裝備比一百年前不知先進了多少倍。像彈簧刀無人機這樣既可偵察又可攻擊的遊蕩彈藥,使士兵的手臂伸得更遠、更致命。但根本上,這還是一個傳統的大規模戰鬥、高科技目標定位和各種有限能力的大雜燴。在這裏,各個時代的戰術、技術和武器混合在一起。頓巴斯的戰壕與精確制導的火炮、火箭炮和導彈、反雷達武器、偵察和攻擊型無人機、冷戰時期的坦克、高科技感應器甚至臨時的騎兵等各種戰爭元素處於同一戰線。

現代裝備使雙方都更容易瞄準敵人,戰壕的掩護作用正在消失。有分析認為,這種情況下,壕溝仍然盛行的原因是,挖掘比攻擊更容易。俄羅斯士兵本能地挖掘掩體,尋求保護。問題是,在精確打擊和無人機無處不在的戰場,壕溝作為掩體的作用正在消失。在烏克蘭精確制導彈藥攻擊下,很多俄軍士兵永遠倒在他們自己挖的戰壕裏。

1990年代以後,航空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一度降低了對炮兵的重視,威力巨大的空中力量似乎被認為可以取代行動緩慢的炮兵。俄烏戰爭卻給出了相反的例子,大炮對暴露的敵軍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而空中力量卻在遍及戰場的單兵防空導彈和各種先進防空火力的壓制下難以有所作為。

火炮重新確立了它的重要地位。炮擊對堅固陣地上的步兵造成巨大傷亡,頓巴斯的戰鬥經常演變成大炮對決。

從火炮的數量和規模而言,俄羅斯要遠大於烏克蘭,但是二者的效果卻大不相同。烏克蘭使用美國和西方提供的精確制導彈藥和準確的情報共享,採用點殺傷方式,用比俄軍少得多的彈藥創造了比俄軍大得多的戰果,他們幾乎把每一發炮彈都用在了俄羅斯軍隊身上。

而俄軍在射擊精度和目標數據上都難以和烏克蘭部隊匹敵,只好用大規模火力覆蓋目標區域,進行原始的面殺傷,看起來攻勢猛烈,消耗大量彈藥,但在戰術上收效甚微。

另外一個優勢對比,就是對戰場信息管理的態度。馬斯克的星鏈網絡幫助烏克蘭建立通訊,使其部隊的防禦和進攻游刃有餘。信息的流動使烏克蘭分散的指揮控制體系成為可能,這個優勢正好克制了俄羅斯的弱點。

俄羅斯部隊的信息使用方式有很大不同。無人機和實時通信的可用性,在為指揮控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進一步固化了等級制度。指揮官依靠影片遠程監控部隊,看他們是否執行命令,改變了部隊官兵依存的性質,並為脫離戰場的指揮埋下隱患。

史丹福大學的歷史學家勞倫斯·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說,幾乎每一場長期戰爭都是以發動一場短期戰爭的野心開始的。俄羅斯最初奪取基輔攻勢的失敗意味著,幾乎所有人都期望的一場短期戰爭現在變得曠日持久。這使雙方都沒有料到對裝備和彈藥需求的程度,都在以不可持續的速度消耗著彈藥。  

戰鬥的速度迫使俄羅斯從北韓和伊朗尋求彈藥供應,但是這點補充不能挽救俄羅斯快速見底的彈藥庫。烏克蘭有美國和西方的巨大彈艙,但他們的問題是,數量有限的武器不是損失在敵人的炮火下,而是在高強度作戰中,因磨損報廢。美國和西方已經開始為補充彈藥庫存做長期打算,他們開始感覺到,跟上烏克蘭需求的步伐已經有些沉重。

普京無視俄羅斯軍隊的巨大傷亡和無望贏得戰爭的事實,在政治解決途徑上耍滑頭,他已經成為結束這場無端的痛苦戰爭的最大障礙。國際社會包括俄羅斯人應該知道怎樣消除障礙。@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