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被控違反《社團條例》案,6名被告,包括5名信託人和基金秘書,昨日(25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判罪成,分別被罰款4,000元及2,500元。被告之一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表示,案件與宗教自由無關。雖然如此,陳日君被捕及被控已經引來國際社會不小的迴響,外界認為說明香港自由已經淪喪。另外,梵蒂岡從無表態支持陳日君,取態亦引來批評。

現年90歲的陳日君作為案件的首被告,昨日在法庭外見記者時表示,希望今次案件「不要與宗教自由拉上關係」,「香港到現在未見到宗教自由有任何損害」,強調自己是基金會一分子,又指自己是「非常贊成做人道援助的香港公民」,希望新聞界報道時「不要太強調我的宗教身份」。

以國安之名拘捕 未以此起訴

陳日君作為在羅馬天主教地位僅次於教宗的樞機,被捕的消息引起國際輿論關注。今年5月,警方國安處一連3日拘捕「612人道支援基金」的信託人,陳日君與歌手何韻詩、大律師吳靄儀在11日被捕,他們被指涉嫌《港區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同日晚獲保釋候查。到目前為止,各人未被以《港區國安法》的罪名起訴,而是一同被控違反《社團條例》。

宗教領袖身份引國際關注

事件引發白宮和美國國務院的譴責,以及梵蒂岡的「高度關注」。

美國白宮發言人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當時要求當局,立即釋放陳日君及其他被無理拘捕或檢控人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強烈譴責港府不擇手段排除異己。全球超過200名國會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亦發表聲明,呼籲國際制裁當時的候任特首李家超及其他參與迫害者。

梵蒂岡發言人布魯尼(Matteo Bruni)當時亦表示:「羅馬教廷擔憂地獲悉樞機主教被捕的消息,並高度關注事態發展。」

到7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譴責香港當局逮捕陳日君和其他4名參與612基金的民主派人士,又敦促中共撤銷《港區國安法》。決議亦呼籲梵蒂岡動用其對中共的影響力,要求特區政府撤銷對陳日君的所有指控,並呼籲全力支持陳日君及其他在國安法下面臨迫害或監禁風險的宗教領袖。

梵蒂岡從無表態支持陳日君

不過,教宗的態度引發關於中梵關係的議論。梵蒂岡官方一直未有表態支持陳日君,教宗方濟各今年9月被問及事件時說,陳日君在表達自己的想法,那裏明顯有一些局限。他又說自己不能做判斷,此問題有很多看法,他一向主張溝通。

方濟各又說,他沒資格評論中國大陸是民主還是反民主,「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國家」,他又坦言「有些事情我們看來是不民主的」。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前助理教授黃偉國此前分析指,教廷一直對中共軟弱,部分教廷領袖更妄想在中國大力發展天主教,作為解決全球教徒數目不斷下降的唯一方法。他認為,中共看準梵蒂岡軟弱這一點,所以毫不避諱地高調拘捕陳日君,這一定程度上是梵蒂岡的無能及無知導致的。

惹教內高層批評

梵蒂岡未有支持陳日君,亦引來德國天主教樞機穆勒(Cardinal Gerhard Muller)的批評。梵蒂岡於今年8月期間舉行的紅衣主教會議,涉及226名樞機團員,但陳日君未能出席會議。

穆勒指出,紅衣主教會議實際上可以成為發聲支持陳日君的機會,但梵蒂岡的所有高層包括教宗,都沒有為陳日君祈禱和發聲。他批評教廷由於中國主教任命問題上與中共達成協議的關係,因此放棄協助陳日君,直言此舉不符合教廷的教義。

美國會報告:陳日君被捕說明香港自由淪喪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本月發表年度報告,在長達64頁的香港專章中,以「傑出的宗教人物」(Prominent religious figure)形容陳日君,指他被捕說明香港的宗教、言論等自由幾乎消失。

案件另一名被告吳靄儀於判決後在庭外表示,今次是首宗涉及《社團條例》註冊申請的案件,官司關乎社會上其他人和團體等的待遇和處境,認為對港人結社自由非常重要,會仔細研究判詞後再考慮下一步行動。

案件編號:WKS 4829-4834/2022 @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