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透過多層工廈重置新界區棕地,日前公布在5幅位於元朗的工廈用地選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由於部份經營者有大型機器難入工廈,無法為原本在土地上的產業進行「一換一」調遷安排。

5幅用地共775萬呎樓面 明年下半年招標

政府早於2016年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在元朗興建多層樓宇安置棕地作業者。土木工程招展署2018年向元朗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在元朗工業邨(現稱元朗創新園)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北面約24公頃土地,預留用地興建多層樓宇。 然而署方並無明確交待日後招標及營運等詳情。

相隔4年,發展局上周四(17日)終向立法會文件中交代,已分別在上述地點確立5幅預留土地興建多層工業大廈,安置受北部都會區發影響的棕地作業者,這批用地預計可提供約775萬平方呎樓面面積,預料明年下半年起陸續招標。

位於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兩幅作安置用的多層工廈用地。(立法會文件)
位於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兩幅作安置用的多層工廈用地。(立法會文件)
其中三幅用地位元朗創新園,目前分別為九巴車廠、公眾停車位、創新園辦事處等用途,部分為閒置用途。(立法會文件)
其中三幅用地位元朗創新園,目前分別為九巴車廠、公眾停車位、創新園辦事處等用途,部分為閒置用途。(立法會文件)

甯漢豪:不能做到「一換一」調遷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日(22日)討論有關建議,會上多名議員關注,收回棕地發展成多層工廈期間,會影響原有的經營者,而搬遷後租金會上升,對經營者構成負擔,關注當局如何另覓土地安置相關受影響的行業,以及過渡期安排。工程界議員盧偉國認為,局方提出主要以金錢賠償形式處理棕地搬遷,但工程界最關心的另覓合適土地延續產業的問題卻避而不談。

甯漢豪表示,多層大廈最早在2027年落成,分配細節未定,但不會採用競投方式,相信會由政府分配,局方會分析需要安置的行業性質,屆時按作業類別及對經濟重要性分配。她明白工廈落成的時間未必能配合搬遷,又指如大型吊臂機器等的作業,未必適合搬遷到工廈,因此不能做到「一換一」調遷安排。

甯漢豪表示,部分如大型吊臂機器等的作業,未必適合搬遷到工廈,因此不能做到「一換一」調遷安排。(立法會會議直播擷圖)
甯漢豪表示,部分如大型吊臂機器等的作業,未必適合搬遷到工廈,因此不能做到「一換一」調遷安排。(立法會會議直播擷圖)

甯漢豪說,政府會透過金錢補償,而租用私人土地者,當局會提供規劃許可及豁免書申請諮詢服務,局方同時會整理新界土地資料,期望列舉可行地點,供有需要人士到城規會提出使用申請。她期望地政總署可為個案提供協調溝通,局方擬另設職位,負責處理及督導搬遷個案。

本研:預留三成樓面不足 未來勢「爭崩頭」

本土研究社指,全港有超過1,900公頃的棕地,政府選取5幅「多層工廈」用地樓面面積僅72萬平方米,且只預留當中三成的樓面面積,即相當於22公頃供當局作為重置棕地用途,預留的面積對比全港棕地總面積,只夠安置當中近1%的作業者,指假若空間適切,屆時中小型棕地營運者很可能要「爭崩頭」先獲得重置。當局列明優惠租金只適用於租期首5至10年,影響中小型棕地作業者遷入的意欲,最後或只有「財雄勢大」的作業者能夠進場,中小型棕地作業者或繼續租用臨時鄉郊棕地,讓有心的經營者繼續曝露於各種影響環境、臨時、違規的風險中。

對於當局就多層工廈進行的內部「市場意向調查」,本研認為,相關調查只是「密室諮詢」主要發展商和相關行業代表等一小撮人,卻排除受直接影響的棕地營運者及市民,讓整個發展模式由政府主導安置轉為公開招標方式興建,質疑政策變相以利潤為本,而非安置優先。@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