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可能四處都會踩到「紅線」。繼康文署被揭發「DQ」(取消資格)「中文文學雙年獎」3本原先得獎的詩集後。近日公共圖書館再被揭發在2個比賽中首次加入「國家安全」條款,列明參賽作品不能違反《港區國安法》或「不利於國家安全」。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康文署想與參賽者劃清界線,將所有「國安」法律責任都推到參賽者身上;有前區議員批評圖書館違反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提到「館藏和服務不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審查」。

根據康文署網站,公共圖書館由1991年起舉辦「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今年已經是第32屆,頒獎儀式已經在今年9月29日舉行。比賽單年比詩,雙年比詞,分成「學生組」(中四至學士課程)和「公開組」,康文署宣稱目的是「提高市民的中國語文運用及韻文欣賞能力」。

本報記者翻查今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的「比賽詳情、條款及細則」,發現第(五)項條款提及,參賽者須確保參賽作品沒有違反或牴觸在香港實施的任何法律(包括但不限於《港區國安法》)或不利於國家安全;如主辦機構有合理理由認為參賽者的參賽作品可能違反或牴觸在香港實施的任何法律(包括但不限於《港區國安法》)或可能不利於國家安全,可取消其參賽資格。

第(六)項條款亦指出,參賽作品如果違反或牴觸在香港實施的任何法律(包括但不限於《港區國安法》),參賽者須承擔法律責任,並須彌償香港政府及其授權使用者因其違規行為而蒙受或招致的任何指控、申索、任何性質的費用(包括但不限於訟費)、損失、損害和責任。

另外,參賽者必須於參賽表格簽署,聲明自己「完全明白並同意遵守比賽詳情、條款及細則中的內容」。

本報記者翻查上屆第31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的「比賽詳情、條款及細則」,則完全沒有提及《港區國安法》或國家安全。

小學比賽也加入「國安」條款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正在宣傳2023年「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今年主題是「閱讀好滋味」,由學校推薦小一至中六學生參加,截止日期為2023年1月5日。康文署稱,活動結合閱讀與創作,鼓勵兒童及青少年擴闊閱讀領域,深化閱讀層次,拓闊視野。

「初小組」主題是「食物的故事」,通過蠟筆畫以有趣的方式介紹你最喜愛的食物或與親友一起用餐的愉快經歷;「高小組」主題是「惜食與生活」,撰寫閱讀報告;「初中組」主題是「自煮體驗」,參加者須從公共圖書館借閱一本烹飪書,然後參照書中食譜製作一款食物或菜式,再撰寫一篇散文;「高中組」主題是「飲食回憶」,整合多於一篇曾閱讀的非食譜類飲食文章,以散文形式分享閱讀感受和見解。

本報記者翻查今屆「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的「比賽詳情、條款及細則」,同樣指出如果主辦機構有合理理由認為參賽者的參賽作品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行或不利於國家安全,可取消其參賽及得獎資格,參賽者須就其違規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本報記者翻查上屆「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的「比賽詳情、條款及細則」,完全沒有提及《港區國安法》或國家安全。

康文署在回覆《明報》查詢時僅宣稱,公共圖書館一直確保藏書及活動必須符合香港法例,所以活動參加者須遵從有關要求,並沒有回應由誰來判斷作品有否違《港區國安法》、是否設上訴機制。

楊穎宇:康文署與參賽者劃清界線

前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康文署修訂條款的目的明顯是為求自保,與參賽者劃清界線。最重要的修訂其實是「主辦機構不會承擔任何因參賽作品違反比賽條款及細則而引致的法律責任」。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後,所有形式的文字作品都有潛在「國安」風險,所以主辦單位聲明自己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所有「國安」法律責任都在參賽者身上。

楊穎宇提到,現時大環境是《港區國安法》將維護國家主權視作所有香港居民的共同義務,例如今年8月25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20頁「國民、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涵蓋學校行政、辦學團體、校董培訓、問責機制、教師培訓、職前培訓、專業交流、教學資源、中國大陸交流等,國民國安教育鋪天蓋地而來,所以香港境內所有這些比賽加入「國安」條款,只是遲早的事。

而他亦觀察到,學校師生現時已經十分熟習所謂「紅線思維」,在課堂內大家面對敏感議題都相當「識做」,所以公開比賽加入國安條款,並不影響課室這個「戲台」的操作。

前區議員: 違反《公共圖書館宣言》

曾經在油尖旺區議會動議討論圖書館禁書問題的前區議員林兆彬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康文署由2020年7月《港區國安法》生效起已經成為了政治工具,當時公共圖書館首先收起黃之鋒、陳淑莊及陳雲合共9本著作,宣稱要「覆檢」是否違反《港區國安法》,隨後不斷把各種所謂的「敏感書籍」下架。

關於最近的事件,林兆彬指出公共圖書館明顯違反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而諷刺的是,公共圖書館官方網站至今仍然刊登該《宣言》的信念:「公共圖書館是開展教育、傳播文化和提供資訊的有力工具,也是在市民的思想中,樹立和平觀念和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翻查《宣言》的其它段落,更提及「館藏和服務不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審查,也不屈從於商業壓力」。

「文學雙年獎」三獲獎詩集遭DQ

最近公布的公共圖書館「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結果只包括「散文組」、「小說組」、「文學評論組」和「兒童少年文學組」,當局表示「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從缺」,但未有解釋原因。

《明報》引述消息指,周漢輝的《光隱於塵》、陳李才的《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與曾詠聰的《戒和同修》分別獲評審推介為「新詩組」雙年獎、推薦獎和候補得獎,但最終被康文署取消資格。《光隱於塵》與《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被指與雨傘運動和示威有關,《戒和同修》則被指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有關。

去年12月,中共喉舌《文匯報》曾經報道,《光隱於塵》、《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與《戒和同修》在公共圖書館下架。本報記者在公共圖書館目錄檢索相關作品,結果均顯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