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份有關中國煤電和煤炭開採行業的深度報告,顯示中共當局自去年下半年斷電事件起,就已基本放棄所承諾的減碳目標,儘管表面上還在講節能減碳的煤電改造。而這次罕見乾旱和缺電,使中國專家們已經不再避諱談論要重新加強煤電生產。

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消耗國,並且一直嚴重依賴煤電,高碳排放的煤電曾經佔中國總發電量的70%多,煤電也是中國碳排放居世界之首的主要貢獻者;在過去幾年,中共試圖增加風、光和水電等新能源發電,相應限制煤電項目的發展,不過今年一季度,煤電佔比仍有63%。

信達證券在8月25日發表了題為「缺電常態下煤電建設提速勢在必行」的中國電力行業報告,表示中國8月份以來的極端高溫乾旱天氣,令水電大省四川等地因水電大幅下降,不僅無法保證向其它省份供電,而且當地也發生限電限產的情況,所以需要加快發展一度放緩的煤電。

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曾經發生過大範圍限電限產事件。之後,中共當局就開始放鬆之前限制的煤電發展。就在去年9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再一次向全球承諾,中國要爭取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頂峰、在2060年達到淨零排放。

而中共當局為了其減碳目標而進行的運動式減碳,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造成那次中國一半以上省份斷電停產的主要原因。

首創證券在8月26日發布的煤炭開採行業深度報告,稱全球能源短缺會進一步推動天然氣、石油和煤炭價格上漲;但與天然氣和石油相比,煤炭用於發電的性價比最高,所以應該加快煤電項目發展。

另外,根據國際能源轉型學會(ISETS)和非營利性獨立環境能源智庫Ember在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去年7月開始正式運行的中共國家碳市場雖將煤電納入控排,但實際影響有限。寬鬆的碳配額分配(免費為主),甚至可以讓有些煤電企業通過出售多餘配額獲利。

該學會根據中國煤電平均每度電煤耗309克和每噸二氧化碳約40元(約5.8美元)的碳市場初始碳價估算,每度煤電的碳價僅為0.03元,少於上網電價的8%。

極端天氣影響發電 當局稱煤電仍舊最可靠

今年夏天,中國多地持續高溫,令用電量大增;但與此同時,因為罕見的高溫、少雨、乾旱,導致西南部數十條河流和水庫乾涸或水位大幅降低,令中國西部的水電大省如四川等的發電量幾乎減半,讓本來一直過剩的電力突然短缺。

位於四川省的直轄市重慶持續高溫,最高溫度曾達到攝氏45度。發源於西部高原雪山的長江,夏季雨季的水位已降到冬季枯水季結束時的平均水準。

因為缺電,四川不但不能執行一直以來的「西電東送」,就連四川本省的產業,也面臨限電減產。其中台灣的電子產品組裝巨頭富士康和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巨頭寧德時代,在該地區的工廠都減產。日本的豐田和德國大眾在該地區的工廠,也都陷入短期停產。

能源諮詢公司Lantau Group駐上海的高級經理David Fishman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電力體系設計必須提高韌性,並考慮到每10~15年就可能發生一次極端天氣事件。

8月27日,中共當局要求各省加快審批新的發電項目,主要是更多的煤電和核電廠。但相較於至少幾倍長周期的核電(從設計開始至少10年),煤電的建設周期相對較短,通常一台600MW機組僅需一年半。

中共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今年4月稱,「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裝機結構下,煤電是最經濟可行、安全可靠的靈活調節資源。」

中共大力加速發展煤電項目

根據信達證券的行業發展報告,自去年下半年限電限產情況發生後,中國的火電(主要為煤電)投資額,已經開始一改連續數年減少趨勢,進入上升拐點。

其引用中電聯數據稱,2016~2020年間,中國火電投資額持續減少,在2020年觸底後開始反彈;2021年火電投資額同比增長21.5%,達到672億元(約97.4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火電投資額已經達到347億元(約50.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1.8%。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數據,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新增核准煤電裝機11GW,佔全年新增核准裝機的59.3%;2022年第一季度,新增核准煤電裝機8.63GW,同比增長了103.1%。

自去年大範圍拉閘限電後,中共當局就已經全面放鬆了對煤電生產的限制,其中包括新核准煤電項目及允許電價有一定市場浮動空間(上下20%),緩解之前因煤價大漲但電價受控造成的問題。

根據中電聯今年4月的電力供需報告,第一季度中國電煤採購成本同比額外增加了約1,300億元(約188.4億美元),漲幅遠高於銷售電價漲幅。

報告:煤炭的性價比更高

儘管如此,根據首創證券的報告,在全球能源緊缺的形勢下,發展燃煤發電,仍是中國解決目前缺電問題的最好選擇。

除了中國煤炭產量豐富,且一直以煤電為主,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與天然氣和石油相比,煤炭的性價比更高。即在同等發熱量下,煤炭價格比天然氣和石油更便宜:以單位熱量價格均值相比,如果煤炭為1元,那麼天然氣和石油價格分別為2.11和1.41元。

根據中電聯今年4月的中國電力報告,今年一季度,燃煤發電佔總發電量的比重為62.8%,仍是中國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該季度,中國原煤產量10.8億噸,同比增長了10.3%。

中共在煤電改造中的碳減排虛實

去年10月底,在放鬆煤電發展的同時,中共當局又計劃對煤電機組在節能降耗、供熱和靈活性等方面進行改造,據稱是要促進煤電清潔低碳發展。

在今年4月的全中國煤電改造技術推介會上,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呂清鋼,介紹了他的靈活調峰新技術,就是先把不易燃的固體燃料向類氣體燃料轉化,來解決煤電靈活性調峰所要求的低負荷穩燃、超低排放和快速回應等問題。

中共當局早在去年12月就把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都劃入原料用能,不計入能源消費總量。所以煤電通過把固體煤轉為類氣體燃料的煤化工改造後,就變成了所謂「超低排放」的清潔能源。

另外,根據國際能源轉型學會的報告,中國把秸稈等生物質與電煤摻燒,作為煤電行業節能減碳的手段之一,但目前中國生物質發電量佔比非常小。

而在真正能夠減碳/負碳的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上,隨著中共上個月宣布暫停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磋商,其不成熟的碳捕獲封存技術,可能很難在短期內有所突破。◇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