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8月17日發布了半年簡明綜合財務報表,股東應佔溢利(淨利潤)同比下跌27%。而目前多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正籌備前往瑞士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
港交所(0388.HK)未經審核的財務報表顯示,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其它收益合計為89.37億港元(約合11.62億美元),同比下跌18%;股東應佔溢利為48.36億港元(約合6.29億美元),同比跌幅高達27%。2022年上半年,僅有27支新股在港交所上市,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的資金為197億港元(約合26億美元)。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港交所的IPO數量減少了19支,總募金額暴跌了約92%。
港交所的IPO募資在2022年上半年已經跌出全球前五名,去年同期港交所排名世界第三,去年年末降至第四。中共官媒「財聯社」在7月初報道稱,港交所「在中企赴美上市面臨不確定性增加下,繼續成為回歸上市的首選地」。
然而,自7月底首批四家中國企業赴瑞士發行GDR後,更多的中國企業籌備去瑞士「上市」募資。GDR是全球存託憑證(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的縮寫,指上市公司在海外發行的,以當地貨幣計算,代表公司普通股票的憑證,其持有人的權力和義務與普通股股東相同。在瑞士發行的GDR就被稱為瑞士GDR。
首批四家發行瑞士GDR的中國企業為科達製造(600499.SH)、杉杉股份(600884.SH)、格林美(002340.SZ)和國軒高科(002074.SZ)。《證券日報》披露,目前有9家公司在推進瑞士GDR上市,其中健康元(600380.SH)和樂普醫療(300003.SZ)已獲得瑞士證券交易所(瑞交所)附帶條件的批准。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於8月20日對大紀元說:「中國企業到海外融資,一是為了融資,二是為了影響力。」宋維駿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7年的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研究。
「中共控制外匯儲備,中企想要外匯擴展海外業務也越發艱難,因此到海外融資是個渠道。在美國上市的前景越發艱難,因為美國證監會(SEC)的規則嚴格,財務造假、不願給予審計報告的都面臨被強制退市。所以歐洲就成為中企青睞之地,相信未來在倫敦金融城也會出現中企聚集的現象。」
中國7月份的外匯儲備(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為31,040.71億美元,較今年1月份減少了1,175.61億美元。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中國自去年12月開始,連續7個月減持美國國債,合計共減持了1,130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量降至12年來的新低。
宋維駿認為,中國企業海外融資也有助於其在國內融資。他說:「中企在海外融資也是為了影響力。有些企業可以從銀行獲得更多的授信,在國內融資更方便。有些企業和地方政府有關聯,有海外資產和融資渠道,獲得政策資源也更便利。」
就港交所的現狀和未來,宋維駿認為:「港交所的狀態反映,在港區國安法的作用下,香港的政商環境越來越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不復存在,雖然中共希望企業到港交所上市,但眾多企業還是用腳投票。」@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