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農戶復育失傳多時的本地米,港人終可嚐到失傳多年的味道。漁農自然護理署早前成功復育本地米「花腰仔」,首批早造米今日正式應市。

首批早造「花腰仔」由6名本地農友耕種,於今年4月播種,7月陸續收割,共產出300至400公斤,蔬菜統營處與本地食米供應商合作,為「花腰仔」進行市場推廣,經包裝後分成逾200份125克包裝的米發售,每份約可煮出兩碗飯,每盒「花腰仔」售價為78元。市民現可透過菜統處「本地魚菜直送」手機應用程式訂購,每人限購一盒。漁護署早前邀請專家試食,獲大讚飯粒分明,甚至吃出雲呢拿香味。

有份種植的廣記農場負責人梁廣聯表示,「花腰仔」種法與一般水稻沒太大分別,根據經驗,「花腰子」早造較晚造好,而且種植方法較輕鬆,相比以往要用至少3天插秧,現在以「拋秧」方式把種子逐粒拋入田,只需一天便完成。他提到「花腰仔」早造生長較茁壯,約一畝地可種出約200至300公斤,而晚造會出現較多如蛀心蟲等蟲害,難以將其打走,只能提早收割,故此千多呎農地僅能種出數斤「花腰仔」。他又指看好「花腰仔」的銷情,明年將預留土地種植。

菜統處一級市場經理(推廣)羅家豪表示,上月颱風導致「花腰仔」收成減少,加上今次首度設計與包裝,令「花腰仔」成本和價格上漲,但有信心「花腰仔」可全部售出。他預告第二批晚造「花腰仔」會於今年10至11月發售。漁護署農業主任王敏維表示,早造及晚造「花腰仔」分別均有6名農友耕種,晚造的產量預料有約300至400公斤;她透露,明年將有大型稻米農場加入生產,相信可再提升產量。

漁護署在2019年成功從美國及菲律賓的種子銀行,尋回5款以往盡受港人歡迎的本地稻米種子,並與中大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合作復育,供本地農戶試種。為確保本地稻米品種長遠保持純淨及味道,中大團隊亦分析稻米基因組,找出「花腰仔」和「絲苗」的獨特基因標記,日後可透過PCR檢測對比。@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