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瘟疫爆發時期,醫務人員一般都可在安身立命的同時,得到人們的敬重。而一個醫者要真能拯救人的生命,須具有非凡的醫德和醫術。唐代名醫孫思邈為此在《千金要方》的開篇,特地撰寫了「大醫精誠」一文,闡明了兩個極其重要的素養:一個是精,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是誠,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的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大醫精誠」與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詞交相輝映,成為後世醫者所遵循的醫德誓言。
古代醫者懸壺濟世,今天的醫務人員肩負著救死扶傷之重任。其實還有許多行業工種也很可能因為某個崗位上的一個決定,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甚至生死疾苦。讓我們從這篇「大醫精誠」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在各自行業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吧。
1. 要做到醫術精通 忌眼高手低
有人自以為學習了很多理論,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在真正實踐的時候,在複雜的疾病面前,卻發現所學根本不夠用。一千多年前的孫思邈就看到了這種情況,因此就在「大醫精誠」的開篇有感而發:「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意思是:「經方(或治療方法)難以精通,這種情況的存在已經很久了」。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在醫術方面,古今都有同樣嚴格的要求。精通一種方子或一種專業科目、治療方法,並靈活有效地運用,真正能做到得心應手並非易事。因為有時候相同的症狀病因、病灶並不相同;五臟六腑的虛或實,脈絡的深淺不同,用藥方法也不同;非常精微的醫學道理,如果認為很簡單就能搞懂,就掌握到手,其實不然。比如,受寒引起的症狀卻用寒涼藥物,由風熱引起的病症卻用溫熱療法,就會使病情加重。
「大醫精誠」中說:「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精通這一門的醫術,是每個醫者的追求目標,如果沒有謙卑的心,謹小慎微的鑽研學習,是根本不夠的。
2. 醫生原來是一個無慾無求的人?
精通醫術不易,那麼,有了好的醫術而心智卻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最終還是無法好好發揮其技能。那麼作為醫者,應該具備甚麼樣的修養呢?
「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yán chi),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
一心救人是醫者的天職,在職業生涯中,會遇到高低貴賤身份不同的人,以及老幼病殘、面臨各種疾苦的患者,他們都是等待醫治的蒼生,在醫生眼裏應該毫無分別。
醫者還要體諒患者身處病痛急需救治的迫切,甚至要放下個人的各種享受,不分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只為治病救人。正是「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chuàng),勿避嶮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大醫學家孫思邈還特意強調,醫生所懷救濟蒼生的心,不只是對待人類,就連對動物都是一樣的。「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人與牲畜同樣是生命,不可為了讓一個生命得到延續,而讓另一個死掉,這不是醫生應該做的。所以在《千金要方》藥方中,極少殺生取藥材,頂多購買市面已有的幾樣而已。
3. 醫者風範 超越凡人
「大醫精誠」主張對待病人的疾苦就如同自己的疾苦,醫生在病人遇到危急的情況,診斷用藥皆須小心謹慎、有條不紊,以最大限度救治生命為要,不能在人命關天的大事上草率行事,更不可藉此機會炫耀個人醫術,追名逐利,對醫者而言,這些都是「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的事情。
作為醫者,在各種場合都要恪守醫德,體現穩重得體的大醫風範。試想一下:一個病人在忍受痛苦的時候,根本就無法好好享受生活的樂趣。因此,即使在患者家中,也不可隨著周圍寬鬆的環境心緒起伏,表現出輕鬆歡愉,要知道此刻病人正在承受著痛苦呢。即使偶爾治好一個疑難病例,也不可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的本領是天下無雙了。即「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衒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
最後,「大醫精誠」點明身為醫者的使命,「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醫者肩負著治病救人的使命,這是上天賜予的大任,做好了有好報,做不好也自然會面臨報應。
當今醫生只是人類眾多行業中的一個代表,今天我們做其它行業的人,讀過「大醫精誠」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啟發呢?以此類推,從古人的文章中尋找這些智慧,我們會找到人生該承擔的使命,會了解如何做好該做的自己。
附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之「大醫精誠」: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嶮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䖟虫、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壹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衒燿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
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衒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