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已經有12萬香港人透過BNO簽證移居英國,代表香港人在英國已形成了巨大群體。這些離散的港人,並未因移居英國,而失去作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部份人更組織團體舉辦活動,傳承和宣傳香港的獨特文化。
居英港人組織「香港繆詩菴」(Museum of Hong Kong)最近就在倫敦舉辦展覽和市集活動,希望承傳和推廣香港的「冰室」文化。
7月9日至10日周末中午12時至6時,「香港繆詩菴」在倫敦克尼華人社會服務中心(Hackney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s Centre)舉辦「冰室:追遡港式珈琲廳土生根源」活動,其它合辦組織包括居英港人組織「香港平安」、「英倫鬼故事」、「港服長衫」、「港溝翔」和「倫敦港人連線」。
本報記者在7月9日到現場採訪。當日大約有100人參與,其中大部份都是香港人,亦有少數當地人。
主辦單位在活動現場,售賣上世紀30年代香港冰室的食物,包括迷你西多士、奶油多、奶醬多、油占多、沙嗲牛肉包、卷蛋、蛋撻、雞批、菠蘿包、雞尾包、砵仔糕、楊枝甘露、菠蘿涼粉、紅豆冰、黑牛、西洋菜蜜、凍檸茶、珈琲、鴛鴦、手沖奶茶等等。
「香港繆詩菴」創辦人Calvin表示,早於上世紀30年代,香港冰室已經流行沙嗲牛肉包,而菠蘿涼粉都是二戰前在香港的流行食物。因為當時在新界,特別是荃灣,有很多農民種植菠蘿,產量過剩時就製作成冰凍菠蘿涼粉。
Calvin指香港冰室文化,是由英國咖啡廳文化演變而來。他希望可以在倫敦重新呈現香港的冰室文化。
此外,現場亦有冰室故事展覽、香港廣東歌音樂表演、長衫展示等活動。在社區中心外面,擺設了4、5個攤位,售賣或展示與香港文化、社運和歷史有關的藝術品、紀念品和書籍。
藝術家以創作宣傳香港
夫妻檔畫家「淋漓淋浪」的攤位,展出了一些與香港反送中運動相關的畫作和產品。他們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透露,2人已經移居英國大約一年,今次是第2次擺設攤位。
他們憶述上次在一個當地人為主的市集擺設攤位,反應比預期中好。當日的活動讓他們能夠接觸到一些,未必清楚香港發生甚麼事的當地人,了解他們怎樣看待香港和香港的社會運動。「除了香港人圍爐之外,港人也需要接觸更多當地人,維持當地人關心香港的熱度」。
「淋漓淋浪」形容,英國人對藝術的需求比香港人更大,「以前在香港,如果要成為全職的藝術家,近乎沒有可能,相反,英國人比較喜歡藝術,願意花錢購買藝術品」。
他們的目標是在英國成為全職的藝術家,未來將會舉辦不同的展覽。他們補充,在移居英國後認識了一些烏克蘭和緬甸的藝術家,希望連結世界各地被壓迫的藝術家,讓反抗獨裁陣營的力量可以變得更大。
另一位畫家Arkisan亦已經移居英國大約一年。她擺設攤位售賣水彩風格畫作和明信片,主題圍繞反送中運動、香港飲食文化、廣東歌、香港街景等等。
Arkisan透露,在2019年社運之前已經是一位全職的創作人,以前主要繪畫香港風景,一直透過畫作表達對香港的感受。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一個展覽,有不少英國當地人購買她的作品,特別是一些曾經在香港居住過1、2年的英國人,仍對香港十分關心,支持香港人。
書籍展覽呈現香港歷史
政治評論家潘東凱(Gordon)的攤位展示了自己的珍藏書籍,例如80年代港英政府出版的年報、數10年前關於香港景色的畫冊及明信片、香港歷史書籍、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撰寫的書籍等等。
他指,在香港圖書館已經難以找到港英政府出版的年報,所以他在攤位展出關於香港歷史的書籍,是希望向當地人和港人呈現香港的真實歷史。
此外,主辦單位邀請了「英倫鬼故事」創辦人Vincent分享英國的鬼故事,例如有些酒館(Pub)以「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相關故事作招徠。
他認為,香港鬼故事較英國的恐怖,涉及冥婚、超渡、嬰靈、「鬼上身」等元素。但英國的鬼故事甚少有「鬼上身」情節,往往與血腥謀殺、婚外情或歷史事件等有關,而英國的「鬼魂」繼續以類似人間的方式繼續生活。
他希望香港人可以從鬼故事認識英國的文化及歷史,也是一種「另類」融入當地的方式。早前,他曾與「英國港僑協會」合作,以導遊的身份舉辦了2次的「夜探英倫鬼故遊」步行團,由高雲花園(Covent Garden)走到白金漢宮,反應不錯。◇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