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暹芭」襲港,天文台首度於「七一」高掛八號風球,維持長達21小時10分鐘,躋身十大生效時間最長八號風球。不過,事前歐洲氣象超級電腦運算結果早已預示,當晚南海形成風暴的機會逾90%,中共中央氣象台亦預報在菲律賓一帶的熱帶低氣壓可能形成颱風,惟天文台僅稱潛在風暴為廣闊低壓槽。天文台在昨晚發表「天氣隨筆」,承認電腦預報模式一直低估暹芭增強速度,但沒解釋原因。

針對「暹芭」構成始末,由於臨近「七一」一直受到關注。歐洲氣象超級電腦ECMWF早於6月26日凌晨公佈運算結果顯示,7月1日晚上在南海形成風暴的機會超過90%。對於風暴在登陸前會否進一步增強至「八號風球」威力,機率亦達40%。中共中央氣象台在同日早上10時發佈的中期天氣預報稱,6月30日前後在菲律賓一帶附近形成熱帶氣旋最低級別的「熱帶低氣壓」,預料本港可能形成颱風。

不過,根據天文台當日發佈的九天天氣預報,僅表示這個潛在風暴為「廣闊低壓槽」,會為南海北部帶來驟雨,未有提及該低壓槽轉化為低壓區,並且增強為風暴的機會。

隨著「暹芭」襲港,天文台於7月1日晚上7時10分發出了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風勢顯著增強,多處留下痕跡。其中,位於沙田科學園路、由沙田民政事務處及沙田鄉事委員會所製作的「七一」祝賀棚架便已倒塌;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多塊「七一」展品亦被吹倒,唯獨一個「香港 Hong Kong」基座屹立不倒。

天文台昨晚(2日)發表「天氣隨筆」,承認電腦預報模式一直低估「暹芭」增強速度,不過未有解釋原因。天文台稱,當時仍是熱帶低氣壓的「暹芭」在6月29日於南海中部形成,並向西北移動,逐漸靠近廣東西部沿岸,直至7月1日在接近廣東沿岸時出現顯著增強狀況,並發展成強烈熱帶風暴。「暹芭」7月2日早上進一步增強為颱風,並在香港西南面約300公里掠過。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每個電腦模式均有其長處及短處,有時都有可能失手,未必能百分百準確。她表示,「暹芭」吹襲期間,不同電腦模式都估計其增強速度較慢,而且在登陸廣東沿岸後減弱,「登陸時未發展到現時颱風這麼強,所有模式都沒有預測能到達這個程度。」

李淑明亦直言,電腦模式失準除強度外,更是包括路徑,「暹芭」比天文台估計路徑偏東,故此「近了香港一點,變得更強」,天文台其後亦需要修正烈風影響本港時間。她強調天文台不會完全依賴電腦模式,亦會參考實況觀察資料,包括衛星及雷達資料等,「電腦模式有效當然最好,可以在多日前提醒公眾,不過有誤差不要緊,我們會視乎實況資料做決定。」@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