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共財政部發布2022年1~5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一)營業總收入308,831.3億元,同比增長9.2%。(二)但利潤總額僅16,310.7億元,同比下降6.5%(其中央企12,322.6億元,同比增長0.4%;地方國企3,988.1億元,同比下降22.7%)。由此可見,經濟效益很差,維持而已。
國有企業是中共眼中的經濟「主體」,受到各種支持,尤其央企幾乎都享有壟斷性利益,尚且如此,說明經濟形勢相當惡化,其它企業也好不到哪去。例如,據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45.3億元,下降16.1%;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070.9億元,下降2.2%。
企業經營不濟,政府財政收入自然不堪。6月16日,中共財政部公布1~5月份的財政收支情況,顯示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一)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739億元,同比下降10.1%;其中,5月單月財政收入12,446億,較去年同期18,446億下降了32.5%。(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裏最主要的就是稅收,1~5月全國稅收收入72,459億元,下降13.6%。(三)收入下降,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卻在上升,1~5月為99,059億元(其中5月財政支出18,126億,同比增長5.6%),財政缺口達到了12,320億元。
在一般公共預算之外,中共還有第二本帳,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但情況更糟。據上述財政部數據,1~5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1,948億元,同比下降26.1%。(一)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但這不過是杯水車薪。(二)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0,47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6%,這是因為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最主要的賣地收入,1~5月僅18,61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510億元,同比下降28.7%。
為甚麼賣地收入下滑如此之大呢?疫情並非主因,因為從數據上看,疫情初起的2020年1~5月,賣地收入21,091億元,尚同比增長0.9%。顯然,中共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才是主因。但中共嚴控房地產,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為(例如,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中國樓市瘋狂),但這一下就把多年積累的膿皰捅破了,再也救不回來了。
6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統計數據。(一)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50,7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8.1%);商品房銷售額48,337億元,下降31.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4.5%)。(二)1~5月份,全國房地產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30.6%(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31.9%;辦公樓新開工面積下降24.6%)。(三)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134億元,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投資39,521億元,下降3.0%)。
這顯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日子」成為了歷史,「買房致富」的信仰已經破滅,樓市是救不回來了。中共長期把房地產當作支柱產業,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佔中國GDP的20%~30%,這種高度畸形的政策不得不終結了。但是,中共又去哪找一個新領域來取代房地產呢?迄今都沒有找到,可能永遠都找不到。
如果房地產行業長期不振,對中共而言,最受打擊的是地方財政(還有金融,本文從略)。地方財政被稱為「土地財政」,對賣地收入依賴非常大(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高達78%)。2021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達8.7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022年收入肯定下滑,下滑幅度很難講,下降10%都算是樂觀估計,這個窟窿難以彌補。
而中共財政部對此判斷失誤,還期待樓市回暖。其《關於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只將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同比增速從去年的0.9%下調至今年的0.4%。即是這樣,地方財政都深感壓力。
3月11日,李克強在「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講,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是多年來少有的,增加18%共9.8萬億,其中一部份是為支持企業(退稅主要是中央財政掏腰包)。這已到了中央財政的極限,但相對於地方政府的需求來說,仍還不夠。李克強當然清楚,卻沒辦法,只是要求「我們的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你一分錢都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
然而,經濟形勢之惡化遠超中共預期。這直接源於當局極端的「動態清零」,動不動就封城,包括上海。尤其長三角大受其害,而中國經濟總量近1/4集中在長三角,經濟怎麼能好?長三角也是今年財政惡化最明顯的地方,收入降幅最大的甚至超過30%,跌得少的也在全國平均值以上。
到5月份,中國經濟大盤已經動搖,當局也認識到了。5月25日,李克強召開了史無前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10萬人參加。危機時刻,李克強又說了點實話,「除非再有特大自然災害,還有一筆總預備費,其它的錢就靠地方自己」。根據中共《預算法》規定,中央預備費按照中央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1%至3%設置,一般也就幾百億(例如2017年中央預備費為500億元,佔當年中央本級支出的1.69%),不能指靠。
由此可見,中共財政已經山窮水盡。而中共提出的穩經濟6方面33項一攬子政策措施,有24項直接涉及財政部門的職責,涵蓋稅收、專項債券、政府採購、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顯然,財政對「穩住經濟大盤」心有餘而力不足。5月30日,財政部部長劉昆主持召開「全國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視像會議」,布置落實有關財政政策,提出八大重點,但相對於這麼大體量的中國經濟(2021年GDP114萬億元),和普遍的對中國經濟「預期轉弱」、對中共的不信任、抗拒情緒,其作用委實有限。
李克強在十萬人大會上說:「中國作為一個這麼大的經濟體,一旦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想再拉回來,不付出巨大代價和更長時間是很難做到的。」這正在成為中國的現實。#
(大紀元首發)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