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斯特魯德爾的作品《聖母無原罪》,約1700年的創作;大理石。贈予羅伯‧格林里斯家族(Robert C. Greenlease Family)的禮物;范阿克倫宗教藝術收藏,羅克赫斯特大學格林里斯畫廊。(Gabe Hopkins/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提供)
彼得·斯特魯德爾的作品《聖母無原罪》,約1700年的創作;大理石。贈予羅伯‧格林里斯家族(Robert C. Greenlease Family)的禮物;范阿克倫宗教藝術收藏,羅克赫斯特大學格林里斯畫廊。(Gabe Hopkins/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提供)
「真正的繪畫藝術,不只帶給人們驚喜,還像在向我們招手;她充滿吸引力,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要親近她,傾聽她想要訴說什麼。」法國藝術評論家羅傑德皮爾斯(Roger de Piles)在他1708年的《繪畫原理》(Principles of Painting)中寫道。

傳統藝術與我們的心靈對話,對我們有溫和的引導或警示,同時也為我們提供解方,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近期在全美各地舉辦的多場冬季藝術展,展出的作品蘊藏著傳統藝術善良的價值觀。正如德皮爾斯所言,「傳統藝術」在對我們傾吐心聲。

神聖的傳統

「使用敬拜物品,當作支持信仰的管道,仍然是現存的傳統,它也是一條貫穿許多信仰和價值體系的線索。」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路易斯和阿德雷德基金會(Louis L. and Adelaide C. Ward)的歐洲藝術資深策展人艾米馬塞羅德格蘭(Aimee Marcereau DeGalan),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

9幅1400年到1730年代的畫作和雕塑目前正在博物館裏展出,展覽主題為「奉獻之珍品:羅克赫斯特大學范阿克倫宗教藝術收藏」(Objects of Devotion: Highlights From Rockhurst University's Van Ackeren Collection of Religious Art)。

這場小型的展覽展出基督徒如何運用不同的方式,以藝術品來指導與深化他們對信仰的堅持。

通過宗教繪畫和雕塑,過去的藝術家能夠有效地將神聖的真理傳達給大部分目不識丁的民眾。藝術家將現實情感注入於藝術作品中,可追溯於1300年的西歐創立的藝術形式。觀賞者受到作品的感動,可能會在心靈層次上獲得深刻的領悟,因而能更接近上帝。信徒們通過帶有濃厚宗教意味的圖像來表達對聖者的敬意,也將他們的悲傷和快樂託付其中。

展覽裏有一位站立的女性聖徒雕像,推測是用椴木雕刻而成。目前尚不清楚這座15世紀的德國雕像是哪位聖徒,因為任何能考證她身份的象徵物都已不存在。她伸出空蕩蕩的左手,可能是僅存能證明她身份的暗示。例如,聖女加大利納(St. Catherine)手中會拿著一本書;而聖女白芭蕾(St. Barbara)會拿著一把劍或聖盃。雕像旁的註解如此寫道。

彼得斯特魯德爾(Peter Strudel)的作品《聖母無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是一座令人讚歎的大理石雕塑。聖母瑪麗亞屏住呼吸,凝視著上帝。莊嚴的雕塑展現基督徒所相信的那一刻:上帝創造瑪麗亞之時,即使其免受原罪的污染。

斯特魯德爾刻意運用基督教的象徵物作為傳達。瑪麗亞站在一個天體上,腳下踩壓著一條咬著蘋果的蛇。這條蛇警告我們:人一出生就受到罪的誘惑。然而,瑪麗亞憑藉美德,證明了純潔的信仰可以戰勝罪惡。在她腳下,小天使邱比特正慶祝她的降臨。

根據雕塑旁標題卡上的註解,早在1600年以前,藝術家們就已經使用代表基督教核心概念的象徵物。例如,每當要描繪聖母無原罪的藝術創作時,就會用瑪麗亞敬畏地環抱胸膛來展現,或是十指緊扣祈禱。新月(如同在斯特魯德爾的雕塑中所見)或星冠,如同魯本斯(Rubens)和喬凡尼巴提斯塔提也波洛(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的畫作中所見,則象徵太陽,因為基督徒相信聖母瑪麗亞身披太陽,腳踏月亮。

拉丁美洲的神聖藝術

展覽於2月開幕,展出來自祕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等15幅西班牙裔畫作,主題名為「尼爾森-阿特金斯博物館拉丁美洲畫作:湯瑪收藏」(The Nelson-Atkins Paintings From the Spanish Americas: The Thoma Collection)。這些畫作是在西班牙統治時期的創作,歡迎民眾前來參觀,無論是休閒、祈禱或沉思皆可。

在歐洲帝國中,西班牙帝國曾經是最大也是統治時間最長的帝國。將近500年的時間,西班牙統治著廣闊的領土,一路從南亞延伸到南美洲。

西班牙對拉丁美洲的殖民始於1535年,當時的新西班牙總督轄區(the viceroyalty of New Spain)在今日的墨西哥、中美洲和美國南部某些地區。到了1542年,南美洲(巴西和最南端除外)變成秘魯總督轄區。

歐洲的藝術家們穿越大西洋,將宗教藝術傳遍整個拉丁美洲。至17世紀,拉丁美洲獨特的藝術風格已形成。18世紀,許多地區性學校和藝術學院已經躍升成為著名的宗教和世俗委員會。

在《我們的聖母科查卡斯》(Our Lady of Cocharcas)這幅畫中,不知名的秘魯藝術家,描繪了安地斯山中穿著五顏六色衣服的朝聖者的隊伍。畫的風格和色調,讓人想起老彼得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快樂農夫畫作。聖母瑪利亞位於畫中心,提示教徒要將聖母置於生活的核心。聖母手拿一尊科帕卡巴納聖母(Our Lady of Copacabana)雕像,象徵16世紀科查卡斯的(Cocharcas)朝聖之旅。

相傳,一位科查卡斯地區的天主教見習修士為了療傷,在耶穌會贊助人的帶領下,前往迪迪喀喀湖(Lake Titicaca)畔的科帕卡巴納聖母神殿朝聖。在路上,他發現自己已痊愈。於是,他發願餘生奉獻聖母。與耶穌會士一起將帶回的科帕卡巴納聖母雕像,安置在教堂裡。

展出的藝術品大都是600年前(15世紀)創作的,其傳達的信息已經超越了時間和語言。當我們欣賞這些傳統藝術時,我們將能與這些崇尚人性本善的祖先遺產連接上。

原文〈Traditional Art Has Stories to Tel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有刪節)◇

《站立的女聖人》(Standing Female Saint),約1450年~1460年間的創作,作者不詳;材質可能是椴木。贈予羅伯格林里斯家族(Robert C. Greenlease Family)的禮物;范阿克倫宗教藝術收藏,羅克赫斯特大學格林里斯畫廊。(Gabe Hopkins/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提供)
《站立的女聖人》(Standing Female Saint),約1450年~1460年間的創作,作者不詳;材質可能是椴木。贈予羅伯格林里斯家族(Robert C. Greenlease Family)的禮物;范阿克倫宗教藝術收藏,羅克赫斯特大學格林里斯畫廊。(Gabe Hopkins/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提供)

 《我們的聖母蒙吉》(Our Lady of Monguí),17世紀的作品(18世紀添加上黃金裝飾),哥倫比亞藝術家創作。油彩和黃金、面板;12 11/16英寸×10 3/16英寸。卡爾與瑪麗蓮‧湯瑪基金會(Carl & Marilynn Thoma Foundation)收藏。(Jamie Stukenberg/卡爾與瑪麗蓮‧湯瑪基金會提供)
《我們的聖母蒙吉》(Our Lady of Monguí),17世紀的作品(18世紀添加上黃金裝飾),哥倫比亞藝術家創作。油彩和黃金、面板;12 11/16英寸×10 3/16英寸。卡爾與瑪麗蓮‧湯瑪基金會(Carl & Marilynn Thoma Foundation)收藏。(Jamie Stukenberg/卡爾與瑪麗蓮‧湯瑪基金會提供)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