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車製造到用於日常用品的合成金屬中,鎂都是不可或缺的成份。該金屬短缺之際,歐盟決策者正採取行動,重啟國內鎂生產,並計劃到2025年恢復產量,以減少對主要供應商中國的依賴。

路透社獲得的一份歐盟委員會工作人員工作文件顯示,鎂已經成為新的工作重點,並提出目標:減少對主要生產國中國的依賴,稱到2025年需要投入多達20億歐元(21.2億美元)來重新啟動歐洲的冶煉活動。

全球近90%的鎂來自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阻塞和中國停工和限產的影響下,鎂金屬產量和供貨大幅減少,歐洲鎂價格隨之飆升,並因此使歐洲汽車行業受到很大衝擊。

鎂是用於汽車、包裝、電腦外殼等其它日用品合成金屬中的重要成份,經常和鋁合成鎂鋁合金。鎂鋁金屬在硬度上接近於鋼,重量則輕於鋼,且具有良好熱傳導能力。

自從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對其實施制裁以來,鎂短缺問題對歐洲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歐洲對鎂的使用佔全球供應量的五分之一。

俄羅斯是去年世界第四大鎂生產國,估計產量為21,000噸。雖然歐洲從俄羅斯的進口量一直不大,而且鎂沒有受到制裁,但俄羅斯因「入侵」受到孤立之際,已經不可能作為中國供應短缺的替代選項。

因此,歐洲政策制定者今年在其確保關鍵礦物供應的行動計劃中,把鎂列為與稀土磁鐵同等優先事項。去年,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中使用的稀土磁鐵被放在首位。

中國在這兩方面都佔主導地位,供應歐盟93%的鎂需求。

歐盟文件說:「鎂一直被標記為供應風險最高的關鍵原材料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改善。」

歐洲鋁業協會總幹事保羅‧沃斯(Paul Voss)說:「鎂的情況是一個明顯例子,說明歐盟使自身經濟依賴中國進口,因此而承擔了風險。」

去年10月,歐洲工業團體警告說,如果鎂持續短缺,工廠停工可能會衝擊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現在,雖然中國已經恢復對歐洲供貨,但是歐盟政策制定者已經意識到需要恢復本地生產。

歐洲最後兩個鎂生產基地——分別在挪威和法國,於2001年關閉,部份原因是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競爭。

該文件稱,歐盟應在本土採購鎂,並致力於在2030年前滿足其15%的需求。

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和工業局局長若阿金‧努涅斯‧德阿爾梅達(Joaquim Nunes de Almeida)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路透社:「在鎂問題特設工作組工作的頭幾個月,我們已經確定了……幾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

EIT原材料公司官員基斯杜夫‧庫巴奇(Krzysztof Kubacki)說,歐洲目前有三個潛在項目,有望在未來幾年生產鎂。其中,兩個在羅馬尼亞,一個在波斯尼亞。

EIT是一個由歐盟資助的組織,執行2020年制定的歐盟行動計劃,以確保歐盟關鍵礦物的供應。#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