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2020年12月展開為期三年,就香港社會共融及共融就業情況進行診斷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受訪者不介意與殘疾人士一同工作。專家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在共融就業議題上及公眾教育增加著墨,增強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理解和互動。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於2020年12月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在2021年7月30日至8年10月,以網上調查訪問了2,715位18歲以上香港居民,並透過與殘疾人士、照顧者及社福機構職員等舉辦的11場聚焦小組和53場個別訪談,在公共政策、教育、就業與培訓、就業動機以至商界誘因這5個範疇,以了解社會對共融就業的看法。

結果發現,有六成受訪者對「與其花資源協助殘疾人士就業,不如將資源放在他們的福利上」的說法表示不同意,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不介意與肢體傷殘(88%)、特殊學習障礙(77%)或智能障礙(65%)群組工作;但另一邊廂,只有15%受訪者認為香港有足夠的技能訓練以裝備殘疾人士就業;只有6%受訪者認為政府有足夠措施協助智障人士融入社會。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副總監陳綺文指出,殘疾人士的失業率是健全人士的一倍,雖然大部份受訪者表示不介意與他們共事,但對殘疾人士的工作條件並不清楚,如何協助殘疾人士融入工作間是很重要;而香港在聘請殘疾人士上始終較保守及有顧慮,對殘疾人士的弱者印象根深蒂固,包括擔心影響公司形象、同事間是否接受、工作間的配套等,或令僱主卻步。

有七成受訪者表示支持訂立配額制度,立法規定在政府、公營機構或大企業須聘請指定比例的殘疾員工。陳綺文指出,配額制在大陸和日本都有實行,但有意見認為此制度「只係畀個職位佢,夾硬擺個位喺度對大家都唔好」,其實工作上更需要的是社會配套和支持,例如提倡社會採購概念,對聘請殘疾人士的企業予以肯定,她表示社會其實有很多有心人,她亦曾同商界討論,商界表示不清楚可通過採購支持共融就業。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指出,很多市民對「共融就業」並不了解,其實是需要整個社會群策群力「有啲位只要郁一郁,影響都可以好大」,其實不同殘疾人士都有不同技能,要適當運用他們的才能更為重要,所以更需要集思廣益。他們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在共融就業議題上及公眾教育增加著墨,建議增強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理解和互動、推廣利用社會採購及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等方式支持共融就業;相關機構及部門在共融就業上提供類近服務及措施、從小開始灌輸社會共融的概念,透過促進共融就業以締造共融社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