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乙錚教授最近接受《大紀元》梁珍訪問,談到香港的移民潮。他認為,新香港急劇變壞的管治,連愛國愛港人士也已經「頂唔順」,準備走資走人。換言之,移民並非只是「黃絲」的專利。根據他的觀察,移民人士之中,黃藍比例大概是七三開;去年的移民潮只是前奏,真正的移民潮於今年和明年才會出現。
黃絲移民,無可厚非;藍絲被認定應該愛國,現在卻移民到「帝國主義國家」,應否受到道德譴責?這個問題,應該放在過去180年中港關係的脈絡之中進行考察。
中國雖然是香港的「祖國」,但中港關係向來複雜,並非簡單一句「愛國」便可完全涵蓋。作為移民社會,香港於開埠初期有兩事或可預示中港關係的複雜性。首先,由於鴉片戰爭之中「英夷」被視為中國的敵人,所以香港開埠後前來「留港建港」的中國人被國人視為「漢奸」;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粵省甚至派人到香港焚燒其產業,迫使他們回國。第二,香港的真正興起,是開埠後十年太平天國之亂造成大量難民,剛巧美國加州發現金礦,香港因此華麗轉身變成「豬仔埠」,成為華人出洋最多的口岸,並藉着移民行業發展造船、港口、金融、飲食等行業,甚至後來東華醫院與全球華人的龐大網絡。第一點的中港敵對關係,後來藉着省港大罷工(中共宣傳機器將香港打成臭港)、六七暴動,乃至今天大陸傳媒不斷妖魔化香港而得以承繼;第二點香港作為「移民之都」,也一直為香港人談商、從政提供必要的後路。兩者的協同效應,是讓「中國人」身份變得「可進可退」(negotiable)。
談到東華醫院,不得不提「雙重效忠」這個概念。閱讀該院歷史,不難發現這些身處英國殖民地的高等華人,都身穿清裝,該院的文物館亦完好保存了戰前歷任中國最高領導人贈送的牌匾,以示與中國關係密切。換言之,在港華人為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盡力遊走於中、英兩個政權之間,亦成為香港多元文化的政治保證。
到了1949年後,「雙重效忠」因為中國分裂為國、共兩派而變得更加複雜,當中亦埋藏了「雙重效忠」滅亡的種子:中共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後來甚至要求支持者「仇視、鄙視、蔑視」「港英」,最終九七主權移交之後,香港人在政治上只容許「中國/中共」這個身份認同,現實上等同切斷與英國包括歷史上的關係(香港立法會網頁最近終於刪走了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的說明),最終煉就了「藍絲新一代」的身份特點。
「藍絲」這個身份,除了諸多限制外,最大問題其實是來自馬列主義的國家原罪: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階級的產物,在階級消失後便會隨之消失。換言之,「愛國」的潛台詞是國家這個受剝削階級壟斷的剝削機器仍然健在,這讓愛與不愛、愛些甚麼等問題變得十分複雜,搞不好的話「愛國」行為會變成反馬列。不要忘記,馬克思主義千條萬緒,最終一句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藍絲有沒有智慧駕馭這麼複雜的意識形態問題,吾人拭目觀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