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創立的青年民間智庫組織「MWYO青年辦公室」(MWYO),今日發表《香港青年發展藍圖》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希望有助當局制訂更貼近青年需要的政策。當中提到反修例運動中,逾 8,000 名 40 歲以下人士被拘捕,社會若不正視遺留問題,將影響香港經濟發展及港府施政管治,建議各界提供支援,協助被捕社運青年重回社會生活,並且重建與家庭以至社區的關係。
15 至 24 歲人口十年減少逾 27 萬
MWYO 去年 10 月起進行研究,探索年輕人對青年發展看法。報告引述政府人口普查數據指出,香港 15 至 24 歲青年人口過去十年不斷下跌,由 2011 年約 86 萬,持續下跌至 2021 年約 59 萬,十年內減少逾 27 萬人。
被捕青年仍能貢獻香港 部分為高學歷人士
報告「社會關係重建」章節提到,截至去年 7 月 31 日,2019 年反修例運動逾萬名被捕人士中,逾 8,000 人為 40 歲以下青年,逾 4,000 人更為學生。報告指出,被捕青年本身均為普通學生或上班族,仍能貢獻香港未來發展,部分更為高學歷人士或持有專業技能,而且他們有別其他罪犯,犯罪動機非為個人物質利益。報告認為,由於被捕人士眾多,倘若情況處理不善,將會阻礙他們重投社會,嚴重打擊他們及其家人生活,以至整個城市正常運作。
建議政府策劃支援基金 交有經驗組織協調
報告分析被捕青年現時分為三個階段,包括剛剛被捕、被控候審,以及審判程序結束,當中所需要的支援各有不同。然而研究顯示,現時不少有心社會人士所提供的各種支援均是各自為政,故此報告建議,政府可考慮由特定政策局或部門統籌有關工作,推動策劃支援基金,同時由具資源及經驗的社會組織協調支援。
報告同時提出四大政策倡議,包括非拘留式刑罰支援、學習及就業支援、情緒及法律支援,以及關係重建支援。
對干犯輕罪者判以非拘留式刑罰
報告建議,律政司可以根據案情嚴重程度將案件分流,對於大量輕微罪行個案,如參與非法集結等,可以判處較長時期非拘留式刑罰,例如是社會服務令及簽保守行為,從而加快處理程序,免卻被捕青年等候時間、牢獄之苦以及留有案底,亦可讓他們表達對各方修好意願。
放寬在囚青年網上學習限制
報告又指,現時懲教署的學習及就業支援仍偏向中學程度在囚人士,對於教育程度較高的反修例運動被囚青年,提供專業認可資格課程名額以至選擇不足,建議當局提供更多種類、更專業的課程以及就業支援,並在保安情況許可的情況下,放寬他們網上學習限制。
與大學法律系合作提供法律支援
至於法律支援方面,報告建議局方,可與各大學法律系合作,設立針對社運相關法律資訊網站,並與政府資助機構當值律師服務合作,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法律支援。
MWYO 營運總監葉維昌補充指,因反修例事件議題比較敏感,很多組織不敢高調地為被捕青年提供支援,加上被捕青年基於缺乏信任,從而拒絕尋求協助,希望透過報告能為各界提供適切建議,審視對被捕青年的支援,從而達致社會復和。@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