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當局近日對外宣稱,上海在實現動態清零的戰鬥中取得進展,全市分三區動態調控。然而來自居民的投訴,上海基層幹部接近「躺平」,小區裏陽性患者越來越多,物資也不主動發送。

官方通報,4月19日,上海市新增18,901例染疫患者中,2,494例屬於確診病例,其中,1,800例在閉環隔離管控中發現,161例在相關風險人群核酸篩查中發現。由於中共習慣掩蓋疫情,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更高。

官方宣稱,上海在風險人群中發現的陽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但近期有許多市民反映,小區出現陽性患者後,樓棟就處於沒人管的混亂狀態,只能上網求救。

虹口居民反映:出了陽性的樓棟 沒人管

一名虹口區江灣鎮街道紀念小區的民眾,在網上投訴該小區居委瀆職,「小區自4月初封控開始出現陽性,但居委並未對陽樓進行管理,樓下沒人看管,也沒有任何警戒線,導致小區居民沒人知道哪棟樓有問題。小區消殺都沒有,現在越來越多陽性。」

另一位虹口區居民陳先生19日晚間投訴,他和公司同事共同租屋,是公司的宿舍,屋裏住了20人,6日,一名同事接到疾控通知是陽性,7日,被拉去方艙隔離,一周後解除隔離送回住處,15日,抗原檢測呈陽性,當時立即上報。

「居委就叫我們在屋裏不要出來,他說會有人上門給我們做核酸,但是等了7天,沒有一天來做,居委也給不出解釋。最主要是,今天(19日)我們又陽了一個,他還是說反正已經上報了,今天(小區)要做核酸,也不給我們做。」陳先生說。

「他不消殺、也不隔離、也不做核酸,我們就很害怕,去找居委嘛。」陳先生多次反映無果,當晚去黃山路居民委員會,找居委理論,過了一會兒,警察過來了,叫他們回去。陳先生反問警察,「是不是我們20個人陽都沒事,居委一陽就有事?」警察回他說,「是的。」

他感到很失望,到網上求助,公開稱「居委不管我們死活」,20日下午,居委才安排他們做核酸,隔天結果出來,又有3人染疫。

「反正居委的態度就是一直拖,常常看到他們在卸物資,也沒看到他們發,都要小區居民去吵架,才會發一點。所以我們生活上都不靠居委了,靠他們會餓死在這裏。」陳先生說。

三區動態調整?浦東有道路拉上鐵絲網

上海市近期公布新一批「三梯次」管理名單,其中最嚴格的封控區,涉及1,187.8萬人,比此前減少了400多萬人,管控區涉及448萬人,防範區涉及785.6萬人,比劃定前增加200萬人。

中共官媒也宣揚上海防疫取得成效。但有靜安區民眾反映,該小區已經定義為防範區,但仍然被阻止出小區。居委說,沒有接到可以放行的指示,他們接獲的通知是不可以出去。相互爭執的影片,在網上引發熱議。

與此同時,從周二(19日)開始,浦東、浦西有部份街道拉上鐵絲網,正式封路。有網民說,「浦東很多區縣開始封路了,真正的封路,拿鐵絲網把兩個鎮或者鄉分開。」

有上海居民告訴自由亞洲,雖然官方聲稱很快解封,但眼下無可循的跡象。一名閔行居民說,「鐵絲網的支柱都打到(馬路)地下去了。這是全市統一行動,而且在一夜之間完成,包括普陀區、閔行區、嘉定區都封路。」

上海市民紀先生告訴《大紀元》,他們現在已經無法相信政府的說詞了,「他們(政府)沒拿百姓性命當回事,自然也不會坦誠對待百姓,他們承諾保障供應,可是百姓仍然餓肚子。這麼多的承諾沒兌現,我們無法再信任他們任何東西,包括疫情數據。」

家人全陽 不滿一個月大的寶寶沒處去

隨著上海染疫人數不斷攀升,核酸陰性的民眾處境更加艱難。

上海市民郭先生20日告訴記者,他家的女兒3月28日出生,由於醫院疫情爆發,他們31日提早出院回家,太太因為產後痔瘡,4月3日到另一家醫院做手術,核酸檢測正常後出院回家。郭先生13日核酸檢測陽性,被拉到方艙醫院隔離,太太和岳父、岳母帶著寶寶居家隔離。

17日,太太三人被檢測為陽性,唯獨寶寶沒有被感染,由於沒地方接收,太太只能帶著寶寶在酒店一起隔離,但眼下太太可能被送往方艙醫院集中隔離,令人十分擔心。「要把寶寶送哪去?沒地方隔離,也找不著醫院啊。」郭先生擔心新生兒如果跟媽媽去方艙,後果不堪設想。

家裏唯一陰性的寶寶沒處「隔離」,令郭先生感概,「現在陽性反而過得好,都在方艙隔離,方艙裏不缺吃、不缺用的,但是陰性呢,你在家裏吃住要靠自己啊,你菜吃完了,哪來菜呢?」#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