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新華社公開發布中共《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再次提出「國內大循環」。新華社稱這是「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一個很好的支撐」。同日,中共外交部忽然對北約提高了對抗的調門。看來,中共擔憂被脫鉤,又不得不重新撿起了「內循環」的口號。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行不通的「內循環」又被重提

中共高層在2020年就提出了所謂「內循環」。2021年4月30日,中共《求是》雜誌刊登了習近平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題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文章稱,習近平說,「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去年4月,我就提出要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稱「內循環」是「先手棋」和「主動的戰略選擇」。

在外界質疑下,中共很快將「內循環」改口為「雙循環」,後來更多模糊地稱為「新發展格局」。這不僅是為了掩人耳目,還因為所謂的「內循環」只是一個行不通的政治口號。2021年12月10日,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參加經濟工作會議,罕見承認「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再次要求「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內循環」口號差不多在中共黨媒的宣傳中消失了。中共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忽略了「內循環」的說法。

然而,2022年國際局勢再次突變,俄烏戰爭牽動了整個世界格局。中共不惜中美關係繼續惡化,也不惜搞壞中歐關係,偏要支持俄羅斯給西方各國添亂,很快導致中共進一步陷入國際孤立。西方各國聯合針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制裁,美國政府和歐盟領導人相繼警告中共不要援助俄羅斯。中共表面上不肯示弱,但暗自裏卻極度擔憂可能面臨與俄羅斯同樣被嚴厲制裁的處境。因此,「內循環」再次浮出了水面。

4月10日,新華社報道,《外交部:中國的發展是全世界的機遇,不是任何人的威脅》。報道引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當天在記者會上話,稱北約負責人「妄議中國對外政策」,「更對中方施加脅迫」,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報道還稱,北約「不斷地製造對抗、製造事端」,搞集團對抗的「新冷戰」,甚至稱「北約已經搞亂了歐洲,不要企圖再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中共大概放棄了與歐洲緩和關係的機會,直接針對北約,貌似要對抗到底。新華社此時公開發布中共《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重提「內循環」,似乎也在故意給西方國家看。

中共準備打著市場的旗號搞計劃經濟

新華社特意標註,中共《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文件,實際在2022年3月25日已經下達,並稱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實際是中共的一個政治文件,而不是一項市場經濟政策;雖然號稱「市場」,但不倫不類地稱作「統一大市場」。

《意見》稱,要「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形成「國內大循環」。

這樣的做法,等於要破除現有的市場運作,只能按照中共的規劃變成「統一大市場」。中國大陸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產生的,外資企業為降低成本,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大陸,屬於外資的市場化運作,中共權貴因此掌握了大量財富,中共藉機穩定了政權。如今,眼看外資大批撤離,外貿形勢嚴峻,中共被迫又喊出了「內循環」的口號。

假如中共真能做到經濟「內循環」,早就不用冒著風險「改革開放」,也就不用通過出賣廉價勞動力,還要大量補貼、操縱匯率,千方百計地賺取美元了。中共所謂的「統一大市場」,根本不符合市場規律,實際只是計劃經濟的代名詞而已。

《意見》直接稱,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市場規模、結構、組織、空間、環境和機制建設的步驟與進度,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重,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由此可見,所謂的「統一大市場」最終都掌控在中共手裏。《意見》特別提到,要「加強黨的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做到全國一盤棋,統一大市場」;包括「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統一的資本市場」、「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等。

這哪裏是甚麼「市場」,完全是由中共一手操控的計劃經濟模式。《意見》還稱,要「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新型監管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中共已經把嚴厲的控制手段都準備好了。

新華社隨後發表文章,《新聞觀察: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推動市場由「大」向「強」》。文章引用所謂專家的話說,「國內經濟體係循環暢通」,「關鍵一招就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是「以自身最大的確定性來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一個很好的支撐」。

說白了,中共不得不打著「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的旗號,趕緊回到計劃經濟,以應對西方國家的脫鉤,或者說準備主動脫鉤。

習近平和李克強的擔憂 

4月10日,習近平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新華社的報道稱,習近平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

新華社為保持中共高層的曝光度,大概實在沒甚麼可宣傳的,不得不再次洩露了中國農業種子依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現實。僅僅這關鍵的一項,中國農業就沒法「內循環」,中國的糧食不夠吃,也始終要從美國大量進口農產品。

4月11日,李克強在江西召開座談會,除了江西省委書記、省長,還召集了遼寧、浙江、廣東、四川的省長通過影片座談經濟形勢。李克強說,「要高度警惕國際國內環境一些超預期變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高度重視當前物流不暢對經濟循環的影響」;「要加強對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跟蹤研判,及時研究制定應對預案」。

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話,都公開表達了對外部形勢的擔憂。中共此時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重提「內循環」,既透露了無奈,應該也試圖向外展示準備與西方繼續對抗的態度。

不過,中共的「內循環」能否真正能應對外部脫鉤,中共高層應該心中也多少有數。告別市場運作帶動的經濟高增長,回到失敗的計劃經濟老路,顯然不是中國未來應該選擇的發展之路。「清零」防疫自亂經濟之後,「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恐怕是中國經濟另一個更大規模的政治自殘。#

大紀元首發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