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蔓延全球逾兩年,即使跡象未有放緩,但不少國際城市已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措施。近日政府亦宣布下月起取消9個國家的禁飛令,外地港人的回港檢疫期減至7日。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表示,有關安排在現階段可接受但不能長期持續,政府需要平衡抗疫與經濟活動發展,市民也期望可逐步開放。

陳智思本日(26日)出席港台節目表示,Omicron的潛伏期較短,可接受海外入境港人的強制檢疫期縮短至7天,政府最基本要將外防輸入政策與境內隔離日數看齊。相較外地逐漸放寬輸入措拖,現時的做法是符合科學角度,市民也認同安排合理,但強調封關不能長期維持,須逐步放寬以接軌國際市場的開放政策。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3月24日發布調查報告指,政府嚴格實施「清零」或「動態清零」政策,對商業市場已造成沉重的傷害,令香港作為連繫國際與中國市場的優勢地位近乎喪失,六成半受訪公司指有關安排打擊其在港的業務和戰略規劃,近半受訪公司正計劃於12個月內完全或部份遷出香港。

面對跨國企業逐漸遷出,陳智思觀察到情況在數月前經已發生,但若企業集中於大灣區等地發展,相信撤離本港機會不大,始終香港仍有接壤兩地的地理優勢。同時許多跨國企業在港的亞太區總部已撤港並轉移到其他地區,例如新加坡或杜拜等,再回港的可能性較低;相反核心為大陸市場的有關企業則有機會回流。而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須視乎未來發展。

海外市場逐漸通關,重啟往來市場的商業活動,香港現時僅放寬至7日,陳相信未必能挽留跨國企業留港,「任何檢疫對他們來說都是太多」。他形容本港正面臨「兩難」的處境,本港與大陸經濟緊密連繫,而許多業務也要與國際接軌。

陳在節目上重申,政府需要平衡維持經濟與抗疫,現時疫情受控,市民亦有期望可以逐步開放通關,有關支援政策亦未能彌補措施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受疫情重創的行業,如零售和旅遊業等,已到達了難以維持的地步,強調開放邊境方可使市場回復正常;若果市民整體接種率達標,相信開放的信心會增強。

特首林鄭月娥本月21日宣布取消禁飛令,有報道指陳智思曾代表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向特首陳情,要求放寬禁飛令。陳智思其後回應說,有向特首反映對防疫政策的意見,但並非如報道形容是「行會逼宮」。

林鄭月娥今日在記者會上也被問及對陳智思言論的看法,表示陳的想法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政府的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