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機械人領域,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可是中國卻幾乎沒有定價權,據信是因為其關鍵技術掌握在它國手中。

2021年底,中共工信部稱,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消費國,2020年製造業機械人密度達到每萬人246台,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然而,在中國工業機械人產業中,四家國際機械人巨頭(俗稱「四大家族」)佔據了大部份市場份額。它們是日本的發那科(FANUC)、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YASKAWA)和德國的庫卡(KUKA,被美企收購)。

據中國德邦證券2021年初發表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報告》,在2019年中國工業機械人市場的品牌結構中,「四大家族」合計約佔39%;其它國際二線品牌還佔有一定市場份額;而中國產的幾個品牌合計佔比不到9%。該報告中還有30%左右的市場份額被歸類為「其它」,沒有說明。

工業機械人,即具有多關節或多自由度的自動化機器。它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可以實現對環境和工作對象自主判斷和決策,能夠代替人工完成各類繁重、乏味或有害環境下的體力勞動。若想完成複雜的動作,工業機械人的「大腦」——核心控制器必須足夠聰明,它直接影響機器的穩定性和精確性。這是衡量機械人優劣的兩大最主要標準。

中國財經自媒體華商韜略在今年2月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示,中國產機械人不如它國的最大原因在於核心控制系統「算法上的差距」。

算法組成的系統相當於「語言」,它能把「大腦」的想法傳遞出去。如果沒掌握核心算法,機械人的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都會存在很大不足,使機械人無法準確地完成一些複雜動作。因此,中國產的機械人,故障率可能是進口機器的幾倍。中國企業寧可高價購買它國的二手產品,也不願意買低價的中國產品。

算法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核心控制器上,它還拖慢了伺服系統響應的速度,因為機械人每完成一個動作,都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協同工作。

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被認為是工業機械人產業鏈中上游產品的三大主要部件。中國學術團體自動化專委會去年6月發表署名文章《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全景解析》。該文表示,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約佔工業機械人總成本的70%。

文章說,在中國的伺服電機中,高端市場也主要被國際企業所壟斷,進口產品在中國工業機械人伺服市場上佔有率達70%以上,主要來自日本和歐美。其中,日系產品以超過50%的市場份額雄踞首位。

此外,中國製造工業機械人所必須的精密減速器,85%被外資掌握。日本的納博特斯克(Nabtesco)和哈默納科(Harmonic)兩家公司合計佔全球機械人減速器市場的75%左右。

製造精密減速器不僅投資大,而且技術難度高,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因此在工業機械人領域,中國幾乎沒有定價權。

同時,中國製造的工業機械人用於生產精度需求不高的產品還勉強,航天航空、軍工等高端領域就只能依賴進口機械人了。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