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佳能相機宣布,關閉已經開設了30多年的珠海工廠。我們看到,從中國撤資的外商是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再加上中國嚴苛的營商環境,很多外商在選擇離開中國,轉而到東南亞等國家投資建廠,這其中,跑得最快的還要數台商。

那麼,中共能留住外商撤離的腳步嗎?在後疫情時代,誰又會是下一個「世界工廠」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外商撤資中國 「世界工廠」遷移

實際上,近年來,外商撤資的新聞頻頻傳出,最近,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就在接連報道,中國的製鞋業和服裝業都在外移。

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報導,如果以2014年為基準,7年間,中國製鞋產業出口額累積縮減了660億美元,大約是4,300億元人民幣。(Getty Images)
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報導,如果以2014年為基準,7年間,中國製鞋產業出口額累積縮減了660億美元,大約是4,300億元人民幣。(Getty Images)

報道說,全球製鞋業正在逐漸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如果以2014年為基準,7年間,中國製鞋產業出口額累積縮減了660億美元,大約是4,300億元人民幣。產能轉移的主要原因是,東南亞地區擁有人力、土地、出口稅收等方面的成本優勢。

另外,由於中國在勞動力成本、匯率環境、貿易壁壘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下降,全球紡織服裝產業,也正在向東南亞和南亞轉移。

其中,東南亞已經取代中國,成為多數國際服裝品牌代工的首選目的地。比如日本服裝品牌UNIQLO,數據顯示,2013年,90%的UNIQLO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到了2021年,中國合作的代工廠仍佔據五成,但是,越南、孟加拉等國家的崛起之勢明顯。

當然,中共是不會承認外資在大舉撤離的。去年11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中共商務部官員就曾經表示,外資企業每年有進有出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並且說,總體情況是「進的多、出的少,增的多、減的少」。

而且在近期,中共又在大肆宣傳,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將近11,4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4.9%。

不過,中共的數據很值得質疑。

大紀元的評論文章就曾提到:首先,中共官方統計使用的是「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但是,這一指標沒有反映出外商投資企業終止營運、資產折舊以及撤資等情況。

其次,中共的數據中還包括較高比例的「假外資」,甚麼意思呢?就是指國內資本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出境外,在取得外資身份後,再返程回流到境內的投資。

比如:香港對大陸的直接投資相當部份就是「返程投資」。大陸媒體《財經》2020年報道說:「1998年至2017年,途經香港的返程投資,佔到香港流入大陸直接投資數量的平均值為44.8%。」

不過,就算是使用中共官方自己報出來的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外商撤資的趨勢。

根據中共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外資統計公報》,通過對比2017年和2020年的外商投資前15個主要來源地,我們就會發現:第一,香港是外資最大來源地,實際投資金額從2017年的945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大約1,057億美元,比重從2017年的69.3%上升到了70.8%,當然這裏面有多少「假外資」,我們就無從得知了;第二,台灣和美國的實際投資金額大幅下降,台灣的比重從1.3%降到了0.7%,美國的比重從1.9%降到了1.5%;第三,除了新加坡的投資大幅上升之外,來自南韓、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實際投資金額和比重都在下降。

所以,看完數據後,我們對中共公布出的外資數據更有疑惑了。

台商大舉撤資 中共喊話挽留

不過,有一個結論倒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台商投資是減少最多的,從2017年的17.7億美元,減少到2020年的10億美元,下降了43.5%。

雖然,台灣投資在對華外商投資中的比重目前不到1%,但是台資企業的出口值卻領先外資群雄,對大陸經濟的拉動作用舉足輕重。例如,大陸媒體曾經報道,2019年中國出口企業百強,台資企業就佔了32家,接近1/3,出口額,佔到了中國百強企業出口的43.06%。其中,鴻海集團,也就是大陸所說的富士康集團,就佔了11家,出口額佔比達到了19.05%。

大家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如此重要,怪不得中共國台辦都要向台企喊話,表示挽留呢。

1月12日,中共國台辦的發言人朱鳳蓮在記者會上表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在今年元旦生效後,雖然台灣並非RCEP成員,但是在中國的台企,可以享受RCEP成員方的關稅和原產地規則優惠,並表示歡迎更多台商台企到大陸投資。

只不過,中共表面上釋出的「善意」,還真經不起推敲。

有台灣專家說,中共國台辦以RCEP對台商提出所謂的「利多」,其實只是「話術」,因為根據RCEP的規定,如果企業的生產地點在RCEP某一個成員國境內,使用的成份超過四成來自RCEP區域內,例如在中國生產、使用的材料來自越南沒關係,都屬於原產於RCEP的產品,都可以享受到優惠關稅。所以,中國並沒有為台商提供額外的優惠政策。

台商從中國撤資後  哪些國家最受益?

在進入2021年以來,台商從大陸撤資的動作還在持續。

據大陸財經自媒體披露,2021年1至10月,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和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了8.6%。如果加上11月,這個下降幅度進一步擴大到了14.5%。

那麼,是疫情導致台商在中國的投資下降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同時期,台商正在積極地在全球開疆拓土。數據顯示,2021年前10個月,台灣當局核准的對外投資金額是94.22億元,年增長達到了33.84%。

其中,東南亞國家受惠最多。台灣《財訊》報道,據最新統計,2021年台灣對東盟國家的新增投資金額,已經首度超過對中國的投資;顯示東盟已經取代中國,成為台商最新的海外投資地。

東盟就是大陸所說的東盟,由東南亞十個國家組成。從圖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2021年前11個月,台灣對東盟的投資大幅躍升,佔全部對外投資的比重,從2020年的15%急升到了37.13%,首度超越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其實,從2010年左右開始,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就開始下滑,投資金額從146億美元的高峰,下降到了現在的50.17億美元;佔比從2010年的83.81%,跌落到如今的34.6%。

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中國的製造優勢已經逐漸衰退,全球疫情爆發又加劇了供應鏈重組,也讓人口紅利豐富的東南亞國家,逐漸崛起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目前,越南、泰國和印度,已經成為台商布局「新南向」國家投資的三大優先選項。而且由於台商對東盟市場投資起步較早,不少布局已久的傳統產業,都已經逐步進入了收割期。

而在東南亞之外,受益於台灣投資的,也包括美國。美國曾在2020年躍升為台商對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投資金額達到42.73億美元,和2019年相比,暴漲了654.22%;投資佔比從2019年的5%,上升到了2020年的24%。

當然,台商撤資中國,回流台灣,也讓台灣的經濟最為受惠。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去年底表示,2021年11月台灣出口415.8億美元,不但創下單月新高,而且是連續17個月正成長,全年經濟增長率可望達到6.09%,創下11年來的新高紀錄,台灣的經濟增長率,連續兩年排在亞洲四小龍的第一名。

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提到,這三年扭轉台灣最大的動能是台商回台投資:首先是工業區土地炙手可熱,價格翻漲,大家都在找地;其次是台商回台壯大製造業,台灣出口成長的力道強勁。

台灣財政部在1月7日表示,台灣2021年的出口額大約是4,464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9.4%,主要是因為全球缺晶片導致了半導體出口大增。從出口對像國和地區來看,中國大陸最高,佔到總體的大約42%;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大約是652億美元。

另外,據《自由時報》報道,台灣美國商會1月19日公布的信心調查報告顯示,有87%的受訪者對台灣未來12個月的經濟有信心,83%對未來3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更有90%表示對所屬企業未來12個月營收成長具有信心,創下了歷年新高。

外資不撤 還等甚麼?

我們看到,對於在中國投資經營的外商來說,風險是越來越大,除了中美經貿戰、科技戰以外,中共還推行反壟斷、數據安全法等等監管措施,政策的不確定性對企業來說極具挑戰性。

而且,在中國投資經營的台商,還面臨著被列入所謂「台獨清單」的政治風險,比如去年11月,台灣遠東集團就被質疑,可能跟捐給綠營的政治獻金有關,被中共五省市以環保為由重罰了人民幣4.74億元(約7,452萬美金)。

並且,在中共提出「共同富裕」之後,中共國台辦還宣稱,要支持台商成立慈善基金會,「打土豪、分田地」的恐懼陰雲也籠罩在台商的頭上。

財訊報道說,一位在中國30年的台商直言,「能走的都走了,現在留下來是走不了的!」,還說台商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錢是否可以自由進出」。

事實上,這還真是所有想要撤資的外商所面臨的風險。

知名的旅美政經學者程曉農博士,在接受新唐人專訪時表示,中共現在正面臨著外匯儲備的兩難境地。表面上,現在中共自誇說它還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但是,中共現在也欠著2萬7千億美元的外債,同時它還有3萬4千億的外商直接投資。所以,中共的外匯儲備處於「一女二嫁」的困境,兩頭只能應付一頭,還了外債,就沒有外匯能讓外商撤資時拿到了,所以很多台商抱怨說,他想撤資但換不到外匯。

所以,在中國投資的外商們,還真得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