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作品:以小愛神與賽姬故事為主題的仿古裝飾壁畫(la Loge de Psyche)。(公有領域)
拉斐爾作品:以小愛神與賽姬故事為主題的仿古裝飾壁畫(la Loge de Psyche)。(公有領域)

朱利奧羅曼諾《巨人的隕落》。(公有領域)
朱利奧羅曼諾《巨人的隕落》。(公有領域)

在羅馬,拉斐爾的唯一競爭對手是米開朗基羅。但是這個競爭是溫和的,虛心的拉斐爾甚至受益良多。他模仿了西斯汀禮拜堂《創世紀》的人物造型,也達到了可以跟米開朗基羅抗衡的「懾人的威力」(terribilita)(註四)。拉斐爾也是達文西的仰慕者,1513年至1516年達文西正好在羅馬,拉斐爾從他那裏學到了暈塗法以及背景偏暗的風格;此外,拉斐爾對杜勒的版畫中表現出的空間深度和悲劇的效果有感而受到影響。

三. 在羅馬的偉大裝飾工作

1508年教宗儒略二世召拉斐爾到羅馬裝飾梵蒂岡宮殿的許多房間,工作量的巨大使拉斐爾到1520年過世時都還沒完成,最後由他年輕的助手潘尼和羅曼諾協助完成。

拉斐爾要如何帶領創作這樣龐大的壁畫工作呢?除了要熟悉壁畫的技巧,還要挑選最合適的助手,分配工作。拉斐爾先構思各種場景,反覆琢磨擬定構圖後,再根據完整構圖進行習作,包括如全圖素描和一些局部人物的習作,然後助手或學徒把定稿的構圖翻製在牆壁上(註五)。繪製時助手們也會參與,但為了保持品質和整體一致性,拉斐爾必須很嚴格地監控。

1513年里奧十世繼儒略二世登上教宗寶座,此時拉斐爾正處於藝術創作的高峰,新教宗任命他繼續主導裝飾房間的工作。1514年開始,里奧十世委託他為西斯汀禮拜堂設計10張聖徒故事的壁毯圖案,和教宗儀式床用的3片掛毯裝飾,其中包括一幅置中的壯麗天主圖樣。1516年,拉斐爾又奉命設計教廷宮殿側邊的陽台,他為這個大長廊設計了一種古代風格的裝飾,將《聖經》故事中的場景飾以泥灰糊成的花邊,和造形奇特的邊框。除了梵蒂岡以外,拉斐爾也為其它宮殿和城市提供許多設計,例如為銀行家阿戈斯蒂諾基吉(註六)的別墅設計,以小愛神與賽姬故事為主題的仿古裝飾壁畫。

布拉曼帖死後,拉斐爾繼任聖彼得大教堂的營造總監;隔年(1515年)又承擔起羅馬古代遺蹟發掘監督官。他曾寫信建議教宗將羅馬的古蹟畫圖造冊。梵蒂岡城內收藏著高質量的古希臘、羅馬藝術文物,由於工作職位之便,拉斐爾得以從古文物中觀摩參照前次文明的藝術精華;他的工作團隊也從中受惠。

拉斐爾和工作室成員對於古文物的素描稿,還有潘尼與羅曼諾的仿古人物群像構圖,都曾展出過。相對於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風格,拉斐爾更著重追求理想的古典美,包括色彩的協調、造形的優雅和構圖均衡完美,被後人視為古典主義(classicism)的倡導者。

四.成熟期的大幅聖母畫像

即使拉斐爾的最後幾年主要致力於巨幅裝飾繪畫和大的建築計畫,但是他從未放棄私人的奉獻畫或表現聖母子、聖人的宗教作品。這是他在佛羅倫斯藉以發跡的繪畫形式,也因此找到了後來更有力的羅馬的贊助者。他的聖母畫多是從達文西的《聖安娜》中得到的靈感,那是達文西晚年到羅馬還在繼續的主題。拉斐爾從中學到了紀念碑式的人物安排和造形的和諧感,而且能從幾個人物中變化出很多的構圖。

拉斐爾的聖母畫在人物的優雅秀美、表現力的豐富上已與他崇敬的大師達文西不相上下了,而他更為畫面添加了幼兒的童真喜悅、聖母的慈愛、聖安娜或聖約瑟的若有所思的憂鬱神情。此外拉斐爾也把場景做了多樣的嘗試,有時處於一個古典建築的嚴謹架構中;有時候浸潤在黃昏的暖色調中——特別是他晚期的作品。

這些聖母畫廣受歡迎,故而被冠以各種別名,如《神性之愛的聖母》、《橡樹聖母》、《玫瑰聖母》、《珍珠的聖母》等等。19世紀以後,美術史學家對這些畫的繪製品質比較保留,但非針對拉斐爾的構思。

五.資優門生—— 朱利奧羅曼諾(Giulio Romano)

拉斐爾的學生朱利奧羅曼諾生於羅馬(1499年至1546年),是意大利畫家和建築師。相對於文藝復興盛期的古典主義風格,羅曼諾的藝術被認為是16世紀後期的矯飾風格。

羅曼諾16歲就成為拉斐爾的工作室的主要助手。他素描功底好而且經驗豐富,拉斐爾接的案子裏所有的步驟他幾乎都參與了:從準備的素描草稿、最後的厚紙板精細素描到正式繪成圖畫,都受到拉斐爾的指導;但他突出的人格很快就使畫風有別於拉斐爾。

羅曼諾對古代的文物和雕刻非常熱衷,以至於在他的繪畫表現裏會加重人的輪廓跟立體感,也喜歡描寫羅馬廢墟的建築。他強調人物的姿勢和表情,有時誇張到像漫畫的地步。有時喜歡在室內畫加入家庭溫馨的情節,在風景畫中加入霧氣和光線。1520年拉斐爾死後,羅曼諾和潘尼一起繼承了拉斐爾的工作室,也接手了未完成的工作計劃,羅曼諾指揮完成了梵蒂岡君士坦丁大廳的主要壁畫與裝飾,以及《基督變容》(Transfiguration)等作品。但他在拉斐爾死後卻毫不猶豫地改變了老師的一些原始構思。羅曼諾熱情誇張而好幻想的個性,喜好追求畫面的戲劇性效果,使得構圖經常出現擁擠、躁動的現象,與拉斐爾莊嚴穩重的古典氣質大相逕庭。後來他前往曼都瓦發展,投效貢札加公爵(Federigo Gonzaga),在1524年到1534年間替他整建了特宮(Palazzo del Te,又譯「德宮」),《巨人的滅亡》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壁畫。矯飾風格也因之傳入意大利北方。

拉斐爾《基督變容》(Transfiguration)。(公有領域)
拉斐爾《基督變容》(Transfiguration)。(公有領域)

古文物素描稿。(公有領域)
古文物素描稿。(公有領域)

註釋

註四:意大利文terribilita,用以形容米開朗基羅作品流露的「強大的意志和巨大的憤怒力量」。

註五:一般習慣是先在大幅紙板畫好圖稿,再用錐子沿著輪廓上刺出小洞,將圖稿覆蓋到牆面上,在小孔處撲上碳粉將輪廓轉印到石膏泥壁面。

註六:阿戈斯蒂諾楣穧N(Agostino Andrea Chigi,1466年至1520年)出生於錫耶納,後遷至羅馬,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富可敵國的銀行家和礦主。曾經資助多位教宗和紅衣主教,也曾慷慨支持藝術家,包括佩魯吉諾、烏底諾、羅曼諾、皮翁博、索多馬和拉斐爾都曾經為其工作。在台伯河河畔興建一座豪宅,後來冠上繼承者之名,即著名的法爾內塞別墅。

——轉載自《藝談ARTIUM》(有刪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