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一項學術研究報告顯示,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影響,至本世紀末,在西北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氣旋,對亞洲東部及東南部陸上地區的破壞力將會增加一倍,持續時間延長約5小時,影響力與日俱增。

香港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譚志勇教授主導的研究指,過去40年颱風在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地區造成的破壞力明顯增加,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推算到本世紀末(2075年至2099年),吹襲該區的颱風會變得更強,持續時間增加,颱風整體破壞力或較現時增加一倍,內陸地區將面臨更大威脅。該項研究成果於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刊登。

據該項研究引用1979至2016年的風暴路徑數據顯示,過去40年,颱風登陸時的強度普遍上升,風暴持續時間平均延長2至9小時,移入內陸的距離平均增加30至190公里,其中越南河內及華南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譚教授指:「2021年6月,兩股颱風『煙花』及『查帕卡』為位處內陸的中國河南省帶來連場暴雨。兩股颱風雖然沒有直接吹襲河南省,但卻為該地區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同樣情況出現在同年9月,颶風『艾達』的殘餘穿過美國東北部,帶來災難性暴雨。這些例子都顯示在氣候變化影響下,內陸地區也會遭受熱帶氣旋帶來的威脅。」

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氣候模型推算顯示,若溫室氣體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維持在8.5的水平上,即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保持在高水平的情況下,預計到本世紀末,颱風登陸時的風速將較現時增加每小時7.2公里,其持續時間延長約5小時,移動距離再向內陸增加約92.4公里,意味颱風對陸上的破壞力將會增加一倍。

研究報告總結認為有關內陸地區有需要加強備災及抗颱風能力的長期規劃,以應對與日俱增的颱風威脅。◇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