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港媒報道說,馬雲16日從香港飛去了西班牙,同行的還有多名富豪好友和科技界人士。報道還說,到達西班牙後,眾人出現在馬雲花費了16億港元購買的豪華遊艇上,據說馬雲這次要和好友一起出海度假了。

自從去年10月,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後,馬雲就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裏,坊間盛傳他被「邊控」了。不過,他這次的現身,阿里巴巴的股價立馬反彈了。

這是否表示馬雲安全著陸了?有分析說,可能是習近平和權貴家族達成妥協了;也有觀點認為,那些跟馬雲一起出行的所謂好友,可能是中共派出監控馬雲的國安人員,中共以他的家人作威脅,讓馬雲把海外的錢拿回來;還有的說,馬雲的自由是政治信號,這是習近平為了安撫投資者,讓外界看到中國的投資環境還是寬鬆的。

不管馬雲出國背後的原因是甚麼,作為中共權貴家族的「白手套」,他現在是「牽線木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自從去年馬雲領跑,第一個被打壓後,整整一年來,北京顛覆了以往的政策,使用強勢的新監管措施不斷整肅各個行業,並且延伸至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現在的中國,隔三差五就會爆出大新聞,甚至驚動全球。那麼,北京當局究竟想幹甚麼呢?明年就是二十大了,有分析說,習近平正在打造進軍中共二十大的新路線——「大掌舵」經濟。那他都做了哪些具體事兒呢?在經濟持續下滑的現狀下,習近平能力挽狂瀾嗎?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清理資本市場

10月19日下午,原本大面積飄紅的期貨市場,晚間突然轉綠。中共國家發改委當天連發三條重磅消息,從穩定價格舉措、到實施價格干預、再到嚴厲查處資本惡意炒作動力煤期貨,三篇文章一出,極大地打擊了市場情緒,當日夜盤,焦煤、焦炭、動力煤等期貨價格紛紛「跳水」。據統計,截至當天夜裏11點,共有39個合約跌停。

除了期貨外,資本市場也是習近平最近重點整肅的對象。9月16日,由中共證監會牽頭,和中宣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財政部等部門,聯合成立協調小組,專門針對信息披露、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打。中共七大部委共同參與,這種大陣仗確實罕見。所以,有分析人士說,這又是一場運動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公檢法司都參與其中。9月18日,中共最高檢察院入駐證監會,不到1個月,就查辦了19個大案。

此外,對金融機構,習近平的整肅還在進行中。據陸媒報道,截至10月12日,中央第八輪巡視的15個巡視組已經完成了對25家金融單位的進駐,這次巡視是「政治監督」,說白了就是要各個金融機構的高層在政治、思想、行動上跟習近平保持一致。

我們看到,實際上,習近平在他10年的任期內,一直都無法控制金融、資本市場。所以,習近平強力整肅資本、金融市場目的很明確:一是為了明年二十大排除障礙,打擊對手,把資本市場攥在自己手裏,同時,控制民企的資金鏈,確保政治安全;二是要做資本擴容,吸引外來資金,為衰落的中國經濟繼續「輸血」。當局選擇性地抓一些典型,目的是為了安撫資本,給予信心。

所以,我們也看到,習近平急於在二十大前,建立自己的資本市場。9月2日,習近平宣布建立北京股票交易所,這個行動除了要表現習近平的政績外,還要打擊滬深交易所。這次被巡視的25個金融機構中就包括滬深兩家交易所。

試想一下,一邊有巡視組審查,一邊是門檻很低的、新開張的北交所,作為投資者,你會選哪邊?陸媒報道說,估計10月中下旬,北交所就要正式開市了,約莫著這個時間也快到了,相信北交所開張會熱鬧一陣子,畢竟這是習近平的主場。

「大掌舵」經濟 實現「中國夢」?

那麼,習近平吸引來資金後想要做甚麼呢?

10月16日的時候,美國之音引述兩位專家的分析說,習近平在打造他進軍二十大的新路線,要建立一個「大掌舵」經濟。

文章說,習近平深信中共「擁有引導整體經濟的資源、手段和經驗。政府可以推動市場經濟朝著他想要的方向發展。」

兩位專家還分析說,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規劃,不是老式的計劃經濟,而是使用國家行為,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導向,但也使用資金和稅收減免等市場經濟所常用的調節工具。

大家也看到,習近平多次提及「中國夢」,想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復興中華。所以,我們也看到,這一年來,他打出了一系列的花拳,儘管讓外界看得眼花撩亂,但實際上是有套路的。他不僅要把資本攥在自己手裏,他也認為中國要想強大,必須要發展實業。

《華爾街日報》在8月10日的報道也中說過,中國希望由製造業挑起經濟大樑,而非互聯網,所以中共政府對科技行業採取監管整頓措施時,仍在繼續向製造商提供大量補貼和保護。

8月的時候,我們在節目中也探討過這方面的話題,當時我們就分析說,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前,中共就已經醞釀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提升製造業的計劃,那就是「中國製造2025」,也就是,中共想在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到2035年,整體製造業達到世界製造強國中等水平。

而現實的情況是,中國還沒有成為製造業強國,卻已經「未富先老」,人口紅利在消失,製造業勞動力不足,比重在逐年下降。所以,我們看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習當局也在教育領域實行了改革,包括讓大學文憑貶值、不允許高考復讀等,目的都是讓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工廠,而不是去上大學。

人民幣國際化

除了發展製造業外,習近平還想在哪方面下功夫呢?

除了我們前兩天提到的,他想要推進房地產稅給地方政府找財源外,我們看到,習近平還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因為貨幣國際化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兩天前的一個消息也說明這一點。10月19日,「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計劃正式開通,容許個人投資者買賣港澳投資產品。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等地共有46家銀行,成為首批開辦「跨境理財通」服務的金融機構。

估計初期,中國內地民眾購買香港投資產品的「南向通」需求,會多過「北向通」,因為香港有助於內地投資者面向全球,況且內地開戶也比較方便。有分析認為,「跨境理財通」的啟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

不過,我的一個朋友前兩天還在跟我說,他在和國際500強的一家大企業做生意時,和歐洲、印度的一些公司曾經使用過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感覺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確實提高了,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改回了美元結算,原因是擔憂人民幣存在風險,沒有使用美元來得踏實。

所以說,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的硬通貨幣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除了在技術層面解決問題外,誠信,更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基石。

中共體制下的阻力

雖然習近平想通過建立「大掌舵」經濟來實現他的「中國夢」,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共權貴家族、利益集團並不願意「共同富裕」。海內外的反習勢力都在試圖把習近平拉下馬。

最近,北京當局不斷釋放政變信號,中共軍報10月11日罕見提到「奪門之變」,文章影射江澤民集團或對習近平發動政變,軍報暗示軍方要穩住,不要介入。

而政法系統正在遭遇密集大清洗。中共公安部前副部長孫力軍、傅政華前後腳落馬。外界分析,他們可能是參與了對習近平的暗殺活動。

此外,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公開化。李克強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似乎是在和習近平唱反調,所以,他的言論經常被媒體「視而不見」。

不過,也有評論說了,如果李克強與習近平換個位置,李克強恐怕也不太可能實現市場經濟,因為中共的體制的本身就經決定了不可能給經濟鬆綁,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的市場經濟。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現在中國的經濟問題層出不窮,經濟滯脹的隱憂已經顯現,一旦發生了大規模失業等問題,社會就難以穩定。而習近平在這種內外交困的處境下,想要打造進軍中共二十大的新路線,成功的希望顯得有些渺茫。更重要的是,不從根子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再多的組合拳也難以實現「中國夢」。而拋棄中共體制,走回中國傳統的路,復興中華才真的會有希望。@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編輯: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