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文研究組利用3D打印的方法造出了一個個正處於孕育階段的恆星的模型。這些模型的尺寸讓人輕易握於手中,可以直觀地看見裏面塵埃和氣體互動的情況。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的天體物理學家伊瑪拉(Nia Imara)也是一名藝術家。對這兩個領域的熱情激發她的靈感成就了這樣的一個項目。

伊瑪拉引領的研究組造出的一個個嬰兒恆星模型看上去和棒球差不多大,裏面有各種各樣好看的圖案。「我們想造出一種可以互動的模型,幫助我們直觀地看到恆星誕生的景象,以便更好地探索這個物理過程。」伊瑪拉在發布這份研究成果的新聞稿中說。

這些球體由不透明的樹脂製成,裏面裝著透明的樹脂,展示猶如星際雲懸浮在球體內的效果。除了完整的球體,研究人員也造了一些半球體,讓人能看到嬰兒恆星橫截面的景象。

這些星際雲所展示的圖案,是根據電腦模擬恆星誕生的時候周圍大量塵埃和氣體匯聚在一起互動的形態製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電腦模擬的情形哪怕只有細微的差別,在3D模型上看起來都很明顯。

合作研究員福布斯(John Forbes)說:「它們不僅看起來美觀,而且很容易看到用其它展示技術所看不到的複雜結構。」

比如某個區域的結構是長方形還是煎餅的形狀,如果正好看到的是橫截面,在平面圖形上就區分不出來,都是一條線的樣子。「在球體內,你可以明顯地看到平面結構具體的形狀,還能看到裏麵條條絲線的結構。這太令人震驚了。」福布斯說。

伊瑪拉說,在立體模型裏面,一些連續性的結構也看的更清楚。「如果某種結構是盤旋在空間內,(在平面模型上)你可能看不出兩個區域之間是由同一種結構連接在一起,有了這樣立體互動的模型,你把它們拿在手上轉動的時候,很容易就看出這些連續性的結構。」

研究人員這次一共造了9個球體模型,用於探查分子雲的湍流場、引力場和磁場這三種基本物理過程對恆星演化所起到的影響。

在此之前,研究人員看到的星系、星雲的模擬系統都是在電腦屏幕上。有了這些模型,研究人員徬佛可以把一顆顆在孕育過程中的恆星握在掌中,仔細端詳。研究者表示,這個項目造出的模型是天文學和藝術相結合的驚人之作。

這份研究8月25日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