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形下很難確定甚麼才是正確的做法,而有些時候是很簡單的。
佛羅里達州的芭芭拉‧麥克(Barbara Mack)看到便利店外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正在酷暑中受苦,就順手給他買了一瓶水,在她看來,這是個簡單的再正確不過的事。但不幸的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看。
7月20日晚,麥克女士在Facebook(Facebook)上分享了她的這段小故事:她買水給流浪漢時受到一位女士的指責,目睹此情景的人們做出驚人回應。
這個帖子在Facebook上迅速火起來,點讚近18萬。
麥克女士寫道:「我今天在便利店可能無意中掀起了一場革命。」
「我停下來去買瓶水,路上,看到一個流浪漢坐在樹蔭下,旁邊是他的單車,我認識這個人。他臉色通紅,身體有點搖搖晃晃。我問他還好嗎,他說只要休息一會兒就好。這個傢伙頭腦有點像小孩,我怕他不知道在戶外這種酷熱天氣需要額外補充水份。」
「我前面排了一長隊,只有一個收銀員,所以我抓起兩瓶水,對收銀員喊道,『我拿一瓶水給外面的人,馬上就回來』(我是那裏的常客)。」
「當我回來,我面前的女士轉過身,雙手叉腰,對我說我只是在縱容『無家可歸的人』(嘲笑的口氣),我不應該在他身上浪費錢。」
「佛羅里達州這幾天正熱得要命。約95華氏(35攝氏度),濕度約80%。我告訴她,這種天氣很容易中暑。我說給他水喝,比叫救護車好。」
「我打算聳聳肩,算了,就算我無知吧,這種大熱天讓每個人都脾氣不好。」
「然而,她又對我說我應該感到羞愧。有人應該把這個流浪漢報警,乞討錢應該是違法的。人們給無家可歸者錢只會使他們繼續無家可歸,這也應該是違法的。」
「羞愧。我應該為『給可憐的老人喝水』而感到羞愧?順便說一句,只花了一美元,而且我應該為『為了一個老人不會在高溫下中暑』而惹上麻煩。」
「我想我看起來不錯,平易近人,不會和人幹架。大多數時候,我很好。」
「但不總是。」
「我發脾氣了。」
「我讓她打電話報警,舉報我。」
「我告訴她我現在可沒心情發飆。外面是一百度(華氏)高溫,我又熱又累,被煩死了。她哪怕有一點兒慈悲心,也會請他喝一杯冷飲的。她也許應該弄明白她為甚麼需要與完全陌生的人搭話。那之後,她把臉轉過去,不再對我說一個字。」
「我的一隻耳朵有些聾,所以我說話時都會調整我的講話聲。除非,我生氣了。」
「結果最後,我的聲音很大。店裏死一般的寂靜,然後,有人大聲說了句:『好!』」
「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對收銀員說,請給他添一個三文治,是送給外面的人(流浪漢)的。」
「他後面的人多買了一隻冰淇淋,再後面的女孩拿了20美元的零錢,『因為那人可能會需要一些現金』。」
「每個排隊的人都為他買了點東西。每個人,除了我前面那位現在非常尷尬的女士,她一言不發地溜出去了。」
「輪到我時,收銀員小姐沒有向我收兩瓶水的錢,她無論如何要把他那瓶算成她的。而我的,由於帶給大家開心,就免費了。」
「當我從便利店出來,他正在吃著冰淇淋,拿著水,旁邊圍了一堆食物。他咧著嘴,臉上掛著那種老式的大大的笑容,身體沒有再搖晃。」
「這就是,我為甚麼痛恨人、又熱愛人的故事。這一切都發生在同一分鐘。」
「我坐在車裏喝著水,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笑著,就像我現在。」
芭芭拉‧麥克的故事剛剛上網幾天,就有數千人關注並轉發,隨後,就像滾雪球一樣迅速增長,迄今為止,已被分享轉貼超過14萬次,吸引了二萬四千多條留言。很多人紛紛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或觀點。
一位網友留言:「謝謝你,芭芭拉。你把人性置於社會經濟地位之上。」
另一位留言:「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要儘可能與人為善。我和一個朋友去沃爾格林(Walgreen)藥店,我們後面是一對夫妻帶著一個非常怯弱的小女孩。我的朋友抓了一包Twinkie海綿蛋糕,付過帳後,彎下腰對孩子說,親愛的,這是給你的。小女孩高興極了。」
還有的說:「我帶著賽百味快餐(Subway)和麥當勞的禮品卡,每張儲值8美元。遇到流浪的露宿者時,我會給他一張。」
更多留言:「我有一位孤身的母親和三個孩子需要照顧。我照顧他們、教育孩子,確保桌子上有食物,因為愛。」
「愛是強大的!它能使我們成就非凡之事,能使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徹底改觀。」
「看到這麼多人關心他人,真是令人振奮。敢於發聲的勇氣也令人欽佩。」
一位社工經理(Social Work Manager)說:「我知道有些人是會利用這個系統,但大多數(無家可歸者)確實需要幫助,並心懷感恩。我們懷著善心做我們該做的,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果他們欺騙系統,是他們的事,是壞他自己的良心。何況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正在經歷甚麼(只做好自己,不妄加推測)。」
芭芭拉‧麥克也發了一個帖子介紹自己說,她住在房車公園的一個破小的露營車裏,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中失去了賣耳環生意,「我沒有多少富餘」。如今,在UberEats做送餐司機,兼在Etsy開網店。她還創作雕塑,本來打算在2020年舉辦幾次藝術展,都被取消了。
關於這位流浪漢,麥克和他的社工(social worker)做了交談。他的社工告訴麥克女士,這位露宿者有二個政府安置住處,但是他不願在室內,又回到街上,或許是由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不過社工會幫助他每個月都收到一張小額支票。
露宿者,無疑是一個需要解決的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是當眼前有人需要簡單幫助時,我們看到就去做了,正如麥克所做的。
這個故事迅速傳遍網絡,溫暖數十萬人的心,也體現出人心底的善——呼喚善良。#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