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4歲的婦人,今年5月因右下牙齦腫大,於牙科診所切除牙齦手術中,不明原因血液噴流而出,轉往醫院急診處理。她除了有高血壓之外,無其它慢性病史,凝血功能正常,醫生初步評估為小動脈破裂導致大量出血,經由放置止血敷料與骨蠟,再以靜脈滴注抗血栓溶解藥物達成止血。一周後回診傷口癒合良好,建議牙周治療追蹤。
後來因為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她不敢前往醫院,拖到7月才回診,並自述同一位置再度長出顆粒狀腫塊,大小約如1元硬幣;立即切片進行病理診斷為罕見的血管瘤,後續安排血管硬化劑阻塞治療。
口腔出血的處理方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牙科醫生王君翎說明,出血不止是牙科門診最常見的急症,經常發生於拔牙或口腔手術後。當感覺口水有鹹味,懷疑口腔出血時,切勿太慌張,如為唾液混雜血絲,只要保持口腔與傷口乾淨即可;當傷口不斷冒出鮮血,建議使用乾淨紗布或濕潤茶包,壓迫傷口半小時,多數情況能達到止血的效果;如果無法順利止血,請儘速至醫療院所處理。
王君翎提出,根據口腔出血來源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牙齦出血是在清除傷口發炎組織與未附著的血塊後,視情況以放置止血材料並縫合傷口;骨頭出血是使用骨蠟填塞;血管性出血常用電刀或縫合,封閉血管末端。
曾有文獻指出,拔牙後出血與抗凝血藥物並無太大相關性,未控制的高血壓、術後傷口感染、牙周發炎等更容易導致口腔出血。
牙科治療後出血多能由以上措施達到有效止血,但是切勿自行停藥,應遵從醫囑,以減少心臟血管額外的風險。
口腔的清潔不容懈怠
王君翎補充說,歐洲牙周病學聯合會(EFP)《臨床牙周病學雜誌》發表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中共病毒染疫者同時患有牙周病,產生併發症的可能性提高3倍,死亡機率提高9倍。所以牙周的健康與全身系統息息相關,不得不重視。
王君翎呼籲民眾,在疫情期間,除了要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口罩佩戴好、保持社交距離之外,口腔的清潔照護也不容懈怠。牙齦發生出血多由牙齦炎或牙周病引起,而唾液中的中共病毒可藉由血液到達全身引起併發症。為此,建議每日三餐飯後和睡前都要徹底做好口腔清潔,築起堅實的防線,戰勝病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