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作家唐睿的小說《Footnotes》中所描繪昔日屋邨的中秋夜,一家人團聚,在家門口攤開桌子,擺上楊桃、月餅、柚子,小朋友帶著紙紮燈籠在球場嬉戲⋯⋯閱讀著一幕幕溫馨的場景,藝術家黎若曦感動不已,於是將這細膩的文字變成她擅長的微縮模型作品,用另一種方式呈現令人懷念的中秋夜:「我相信作品最大的作用,就是它要有一些故事,有些訊息可以表達出來。」
看似簡單的樹脂黏土,在若曦的眼中便是一個小天地,在她的手中可以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場景。曾經修讀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的她,愛讀文字,也喜歡想像,在大學二年級時,她發現了樹脂黏土的奇妙之處,可以實現她心目中的一個個場景。對於創作的主題,她認為香港給予自己無盡的靈感:「我發現自己無論看多少套電影,或者看多少小說,都對自己成長的城市——香港特別有共鳴,我想將自己成長的空間用一些手工去表達。」
有故事的手工藝
走入若曦的「十兄弟工作室」,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微縮模型,各種港式點心、菠蘿包、車仔檔、懷舊士多、公共屋邨⋯⋯工作室不大,但細細察看,就發現內有乾坤,若曦認為,若單純地做一個手作並非她想做的事,她希望每一件微縮模型都可以有特別的解讀,無論是開設工作坊,還是自己的創作,有故事的模型,才賦予其生命。
在工作室中,若曦有一個「非賣品」,那是一個位於旺角的唐樓微縮模型,古樸的木製長櫈、櫃子,茶几上擺放著糖果盒,四四方方的麻雀檯,擺在客廳中間,一家人總會在過年時齊聚一堂,孩童翻著糖果盒,家族兄弟姊妹愉快地打牌。這個唐樓單位的原型就是若曦的嫲嫲家,兒時的記憶中,她是快樂的,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感覺。若曦淡淡地說:「隨著時間流逝,好多事情改變了,我的嫲嫲搬了,到其它的私樓住,沒有再住唐樓。大家就好少會有這樣的聚會,我就為了懷念當初,創作了這樣一個作品。」
她沒有想到,在這個作品完成後的幾個月,90來歲高齡的嫲嫲過了身。她十分慶幸自己完成了這樣一件作品,能夠為自己的家人留下一個回憶。「好老土地講句,藝術源於生活。每一個作品其實陪著我成長,陪著我自己去經歷,又透過這些經歷去再給我一些未來創作的靈感。」
小說文本帶來創作靈感
近日她正以作家王良和《和你一起走過華富邨的日子》(實體版亦名:《華富邨的日子》)的故事為藍本,創作公共屋邨系列作品,她認為每一次的創作都是自己重新認識舊香港的機會,也是透過文本的另一個角度去感受不一樣的屋邨。小時候她也和家人住公屋,過去的印象並不深刻。透過文本的細節,她好像回到了過去的時光,細細咀嚼,有更多的意義在當中:「要嘗試從文化的根底去認識,都想講一些我們本土的歷史,以跨文學的媒介、藝術品這樣去做。」
她舉例,小說中描繪的七十年代,主角談到對電視機的看法,她理解了更深一層當年人們生活的狀況:「原來那時候的電視機就像買樓那麼昂貴,他們非常珍惜看電視的機會。但我們現在追求的電視,就講究高清啊、多薄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鼓勵學員發揮創意 製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作為工作坊導師,若曦也鼓勵參加者透過微縮模型的製作講故事。今年8月,她接待了一批來自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的同學參與工作坊,主題是香港公共屋邨,她充份地給予大家創作的空間:「我只是跟他們講了公屋大概的結構,但內部的結構和設計,就交給他們自己構想。」一個多星期的課程,她喜見每一位同學都非常用心製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若曦笑言,自己最怕遇到的學員,就是跟導師說:「我甚麼都不會的,你告訴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她會覺得放棄了自己思考的學員很可惜:「有人就是你讓他做甚麼形狀就做甚麼形狀,沒有自己的思考。我給你很多素材,我去協助你,就是希望你可以做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若曦最有成就感的便是改變了自己觀念的學員:「一些迷失到沒有自己的思想,到他真的做成了屬於自己的模型,這個過程是最珍貴的!」
透過港式飲食繼承文化脈絡
在若曦的作品中,最多的話題便是「飲食」,細緻入微的模型,許多創作令人眼前一亮。今年7月,在「文化葫蘆」舉辦的「品味道」主題展覽中,「十兄弟工作室」與HKDI設計系同學設計的客家菜、盆菜微縮模型引人注意,若曦和同學在製作模型的過程,也是拓展他們視野的過程。
若曦講述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案例:「有學生本身就住在龍躍頭,我們覺得他應該更加熟悉圍頭文化和客家文化,但他說平日的生活就是走出村口搭小巴,晚上再搭小巴回家。」若曦問起他,是否知道村中有個廟,他說不知道。對於村中習俗和盆菜,他也一知半解。這個現象亦讓若曦反思:「其實比較年青的一輩,他們接觸的文化真的不同,他們接觸的社交媒體與我們以前又不同,其實真的會慢慢淡化了這些歷史背景,從而遺忘。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去做多一些關於本土文化的展覽,去守住這些歷史脈絡。」她相信,飲食文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為這是生活的一部份,更容易引起年青一輩的興趣。
*********
工作室取名「十兄弟」,若曦解釋,其實包含兩個意思,其一便是兒時看的《十兄弟》劇集,十個擁有異能的兄弟各有特色,大家發揮自己的長處共同解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正如團隊的力量;另一層含義便是用十個指頭去創作不同的作品,寫字、畫畫、手工,雙手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她大學二年級起就成立的工作室,從網店到實體店,微縮模型伴隨著她歷經人生各個階段。最令她多年來保持新鮮感的,便是紮根深厚的本土文化,有一種使命要傳承:「我想最重要的意義是一代傳一代,不是說我以前打開教科書說要背歷史,我有責任要記住關於我們這個城市的東西,我覺得藝術創作就是一個比較輕鬆的形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